姚鼐的讀音是yáo nài。
姚鼐(1731-1815年),字姬傳,壹字夢谷,室名惜抱軒(在今桐城中學內),世稱惜抱先生、姚惜抱,安慶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著名散文家,壹生勤於文章,詩文雙絕,書藝亦佳。
著有《惜抱軒文集》16卷、《文後集》12卷、《惜抱軒詩集》10卷、《筆記》10卷、《尺牘》10卷、《九經說》19卷、《三傳補註》3卷、《五七言今體詩鈔》18卷,輯成《古文辭類纂》75卷。與方苞、劉大櫆並稱為“桐城派三祖”。
貢獻影響
姚鼐著有《惜抱軒全集》,所編《古文辭類纂》風行壹時,有力地擴大了桐城派的影響。姚鼐對傳統文論的另壹重大貢獻是提出富有創見性的“陰陽剛柔說”,這對我國古代散文審美理論和風格特征是壹次重大突破。
在美學上,提出用“陽剛”、“陰柔”區別文章的風格。“陽剛”就是豪放,“陰柔"就是婉約。兩大風格相互配合,相互調劑,就產生出多樣的風格。
姚鼐的詩歌早年模仿明“七子”學唐詩,晚年兼取宋人,格意俱高,在當時儼然為壹大家,故後人稱“惜抱詩精深博大,足為正宗”。姚鼐的書法造詣很深,包世臣推鄧石如、劉石庵及姚鼐為清代書法之冠,將姚鼐的行草書列為妙品,故姚鼐非獨特文美,其翰墨亦為世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