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開元年間,在襄陽鹿門山到大王洲的漢水沙灘上,壹年四季可看到壹個中年人走來走去。他壹不過江,二不候客,時而擡頭遠眺群山,時而俯視沙面;即使是在大雪紛飛的日子裏,他也是這般舉動,而且雪下得越大,他就越是不停地在鵝毛大雪覆蓋成的“雪毯”上走動,好像在尋找什麽東西壹樣。他就是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 來往渡口的人們好奇地問道:“浩然公,天氣如此寒冷,您壹個人在沙洲上走來走去,在找什麽東西啊?”孟浩然擡頭樂呵呵答道:“我在這裏尋梅。” 鄉親們再看看他在雪地上踩出的壹個個腳印,真像是壹朵朵“梅花”散落在大王洲上。因此有人送了孟浩然這樣壹首打油詩:“數九寒天雪花飄,大雪紛飛似鵝毛。浩然不辭風霜苦,踏雪尋梅樂逍遙。” 孟浩然在沙洲上到底在尋找什麽“梅”呢?據說,孟浩然早年與山水詩人王維結成了詩友,書信來往密切。有壹年王維從京師長安來到襄陽,孟浩然喜出望外,趕忙為王維接風洗塵,並邀襄陽名流賦詩作文,以助酒興。孟浩然以主人身份先賦了這樣兩句詩:“千瓣梅花傲霜雪,春筍遇雨日三尺。”自認為是佳句。王維舉杯出口:“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在坐的聽了肅然起敬,壹致稱贊王維的詩技巧高超,大家向他求教,王維推脫不過,只好說道:“萬千字詞任其用,詩之精靈在四周。”孟浩然聽後則面帶愧色,但也備受啟發。由此,他決心體察壹年四季山水景色變化的自然之美,以填充自己創作的不足。經過數年刻苦觀察後,他寫出了不少優秀的田園詩。四十六歲時孟浩然遊長安,適逢中秋佳節,長安諸學者邀他與會賦詩,他以“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之句,博得在坐詩人拍手叫絕。
(小戲)孟浩然踏雪尋梅
? 人物:孟浩然(孟) 琴童(琴)
? 孟(唱)(月調):冬冷天寒,草木雕殘。雪花片片撒滿天,最愛那梅花開放在寒山。(背宮)孟浩然擡頭用目看,這滿山遍野白皚皚,轉面來我把琴童壹聲喚;雪滿寒山上,梅飄秦嶺前,妳隨我踏雪尋梅把景觀。
? 琴(唱)(崗調):琴童聽言莫怠慢,忙收拾行李庭院前。牽出驢兒忙打點,提鞭攜鐙備雕鞍。案頭詩書背幾卷,壹張瑤琴肩上擔。
? 孟(唱):浩然忙把衣帽換。
? 琴(唱):琴童也將蓑衣穿。妳騎驢來我步攆,壹老壹少登陽關。
? 孟(唱)(五更):開門雪滿山,風景在目前。雲橫秦嶺雪擁蘭關,風擺動枯柳灞橋岸。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路過荒城行人斷絕,老漁翁獨釣寒江雪。(銀紐絲)行過荒城到山川,北風狂吹雪紛紛。行路無知己,空寂欲斷魂,見壹個牧童咱把酒家問。遠望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雪飄蘆花畔,風擺酒旗斜,到那裏再把寒氣打。葡萄美酒鬥十千,吃他個醺醺入夢間。主人不相識,囊中自有錢,飲酒後再把梅花探。(連香)飲酒已畢入深山,三山四水雪滿天,行來水盡山窮處,別有天地在人間。溝溝渠渠都尋遍,梅花長在石崖前。雪花飄來梅花綻,這美景實在不壹般。它不與桃李爭春艷,偏與松柏耐歲寒。留幾句詩文將它贊。折壹枝梅花插胸前。(背尾)山寺鳴鐘晝已昏,叫琴童速快揚鞭歸院門。日暮寒山遠,風雪夜歸人,這才是不知老之將至雲。(月尾)人生在世自樂天,須學雪中紅梅耐霜寒,耐霜寒,願譜就紅梅報春詩百篇。
? 作者簡介:陜西眉縣人。編著有《詠太白山詩歌選註》、《孫思邈和太白山海上仙方的傳說》、《“傲哥”終贏“偉哥”》、《四川三農報告》(副主編)。
(根據上世紀80年代怡心齋錄音記錄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