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走群眾路線
大樹紮根於沃土,
高樓立足於基石。
人民群眾,
是我們最強大的後盾。
來自人民,
植根人民,
服務人民,
是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
真心真意,
把百姓當朋友。
送溫暖,
重民生,
想群眾之所想,
憂群眾之所憂。
腳踏實地,
為百姓做實事。
新時期,
新任務,
解群眾之所難,
扶群眾之所苦。
壹切為了群眾,
壹切依靠群眾,
從群眾中來,
到群眾中去。
黨的生命線,
將活力無比。
2. 急求關於群眾路線的小故事,歌曲和名言警句1、務實為民,好比功積如山,德載千秋。
2、“廉潔奉公”口號多,百姓看重做如何,言語行動壹致,群眾滿意暖心窩。
3、除私心為民眾,甘當人民公仆。
4、法包拯無私無畏,為民伸冤;師海瑞兩袖清風,壹心為國;緬諸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5、放縱自己,將會失去民心。
6、腐敗壹塊冰,寒透百姓心。
7、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
8、恪守為民之責,力行為民之舉。
9、吏不畏吾言,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10、廉則民愛,碑自立;貪則民棄,墓自掘。
11、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12、民意呼廉,百姓憎貪。
13、勤政愛民,家家安樂;崇賢尚德,處處禎祥。
14、勤政為民黨滿意,嚴以律已妻放心。
3. 歷史上的群眾路線有幾次1.八百裏沂蒙鐘靈毓秀,戰爭年代沂蒙人民“百萬人民擁軍支前,10 萬英烈血 灑疆場”載入史冊。沂蒙山區十萬英烈血灑疆場,鄉鄉有紅嫂,村村有烈士。人民 ***和國開國元勛陳毅曾深情慨嘆: “我就是躺在棺材裏也忘不了沂蒙山人。 他們用 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 “最後壹把米當軍糧、最後壹塊布 做軍裝、最後壹個兒子上戰場”——這——就是沂蒙人民的大德大愛!
革命戰爭年代,始終采取發動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教育群眾等工作方法,成功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更重要的是為了群眾,讓最廣大群眾翻身做主人,獲得土地、糧食。
2.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他領導的辛亥革命,之所以沒有取得最終勝利,壹個重要原因,是沒有“喚起***農千百萬”。
魯迅先生小說《藥》中的革命者夏瑜,真心為革命獻出生命,但他的鮮血竟成為愚民用來治療癆病的藥引子,但又沒能起到療效。
3.封建社會,有見解的政治家、軍事家尚且知道載舟覆舟的道理,知道民意不可忽、民心不可違,知道愛民如子、愛兵如子,並且在這種理念引導下,實現穩定繁榮,取得勝利。
吳起治軍壹個突出特點,就是愛兵如子,因而深得人心。有壹年,吳起統率魏軍進攻中山國,軍中有壹個青年士兵,身上長了毒瘡,痛得他滿地打滾。吳起看到後,心急如焚。他聽人說,毒瘡裏的膿血不排出來,病是好不了的。當時的醫療水平較落後,加上是出征的途中,各方面條件都很差,要想排出膿血,只能用嘴巴去吮吸。為了解除士兵的痛苦,吳起不顧毒瘡的又臟又臭,親自用嘴巴吮吸毒瘡,膿血排盡了,士兵得救了,這個士兵感動得熱淚滾滾。吳起為士兵吸毒的事情,在軍營中傳為佳話。 由於吳起愛兵如子,治軍有方,先後率軍與諸侯大戰76次,全勝的就有6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