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西湖春色歸,春水綠於染”這壹詩句所描繪的自然現象中,能影響生物的主要因素是(  )A.陽光B.空氣

“西湖春色歸,春水綠於染”這壹詩句所描繪的自然現象中,能影響生物的主要因素是(  )A.陽光B.空氣

這道題選D

解析:

“西湖春色歸,春水綠於染”這壹詩句所描繪的自然現象中主要生物是藻類植物,藻類植物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細胞內含葉綠體,春天氣溫升高,使得藻類植物大量繁殖,使得湖水呈現出綠色,其中主要是單細胞的綠藻等,因此題中能影響生物的主要因素是溫度.

故選:D

原文:

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

宋代:歐陽修

西湖春色歸, 春水綠於染。

群芳爛不收, 東風落如糝。

參軍春思亂如雲, 白發題詩愁送春。

遙知湖上壹樽酒, 能憶天涯萬裏人。

萬裏思春尚有情, 忽逢春至客心驚。

雪消門外千山綠, 花發江邊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 今日逢春頭已白。

異鄉物態與人殊, 惟有東風舊相識。

譯文:

春天使者姍姍前來訪問,西湖水面換上綠色衣裙。

漫山遍野捧出七彩熱情,花風落地壹樣喚人興奮。

春來了,參軍思緒亂如雲,白發人,最怕題詩送青春。

我知道妳擺好了湖中酒席,等待著老朋友來開懷暢飲。

遙遙萬裏妳捎來壹片春情,每到春來我暗暗感到心驚。

冰雪消融,門外千山碧綠,繁花爭妍,江邊二月多晴。

還記得,少年時,迎春暢飲,到如今,春草綠,兩鬢如絲。

他鄉作客,物態人情各異,東風情意,年年難舍難離。

擴展資料:

作品賞析:

詩的前四句“西湖春色歸, 春水綠於染。群芳爛不收, 東風落如糝。”寫許州西湖春景:春來波綠,群芳爛漫,明媚旖旎,景致醉人。

接下由景及人,轉寫詩友殷勤多情,特從這美麗的地方寄來美好情意,點明這首詩是回贈之作。

“參軍7春思亂如雲, 白發題詩愁送春。”寫詩友雖已自發蒼蒼,但仍多愁善感,春思如雲。謝伯初贈詩中有“多情未老已白發,野思到春亂如雲”之句,詩人特別欣賞,故化用其意,描摹詩人白發多情,寥寥數筆,卻十分生動傳神。

“遙知湖上壹樽酒, 能憶天涯萬裏人。”想象詩友獨酌湖上,默默思念遠方被貶的自己。讀詩至此,方知前面寫景用意並不僅僅在於詠嘆西湖的自然風光,更是以美景烘托詩友的美好情誼。句中“天涯萬裏人”是詩人的自稱,暗寓自己被貶夷陵的遭遇,同時將內容巧妙引向自己胸臆的抒發。

“萬裏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驚。”許州、夷陵兩地相距遙遠,又有山川阻隔,故詩人對詩友“萬裏”寄詩,傳遞春的消息和真摯友情激動不已,但同時因身遭斥逐,心情淒惶,忽睹春景,不禁心頭震顫。門外綿綿遠山殘雪融盡,綠裝重換。

二月晴朗的陽光下,江邊紅花正爭相吐艷,如此來去匆匆的春天,讓人感嘆如梭的光陰和稍縱即逝的美好年華。

詩人觸景傷懷,驀然回首:昔日把酒對春、風流倜儻的少年,如今而立剛過,卻已是鬢發蒼蒼。顯然,壹個事業、生活正在蓬勃向上的得意之士,是不太可能如斯身心俱老的,只有歷經磨難者才每每會回味過去的大好時光。

“異鄉物態與人殊,惟有東風舊相識”,在這貶謫之地,詩人眼甲的壹切都是那麽陌生、冷淡,唯有歲歲年年按時相伴的春風仍是那麽熟悉、親切,似在安慰壹顆孤寂的心。詩到此戛然而止,但意猶未盡,令讀者回味無窮。

全詩以春為線索,既有對景物的描繪,又有詩友形象的勾勒和對原詩的化用l既有感於詩友的真摯睛懷,又低徊於自身的遭際,詩情沿這壹線索逐層展開,前後承轉不著痕跡,使詩篇情韻幽折,是壹首酬唱詩的佳作。

另外,詩人多處描摹明麗春景,雖有以明朗之景反襯其憂苦之心,今昔之感的用意,但那種或虛或實的反復詠嘆,更多的是使詩篇交錯洋溢著令人沈醉的氣氛,壹折壹揚的處理,使詩之色彩也顯得多變而迷人,詩之內涵也更加豐富,絕沒有停留在壹般的詠春主題上。

全詩結構上由景及人,由景及情,層次分明,而接轉自然,語言明白曉暢,體現了歐詩的基本特色。

百度百科: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