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靜寧縣),隋朝末年,因避亂(壹說被流放)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他的壹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二十歲時只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今湖北省安陸市)。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幹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壹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壹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言,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壹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這壹段是引用百度百科的內容
李白的壹生可算是誌向高遠、抱負遠大,他自負有濟世治國之才,且文武雙全,但是世人最終只承認他的詩歌,這也使得他有明珠暗投、郁郁不得誌的感覺。
李白早期的遊歷經歷使得他的詩既浪漫瑰麗又豪放瀟灑,充滿了對未來的向往和豪情。這壹時期他的詩主題為壯麗河山和遊歷經歷,寫的輕靈飄逸、瑰麗絢爛,因此被稱為“謫仙人”,這充分贊美了他的詩作和才氣。
但是他入仕之後不能壹展抱負,只能作為皇帝的禦用文人,加上他自負才高不肯攀附權貴,最後宦途坎坷,這也使得他的詩充滿了不平之氣和對權貴的蔑視,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時他的詩更多的是描寫普通民眾的生活和個人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