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廟會。與會代表普遍認為,在中國社會文化發展的長河中,廟會占有獨特的位置,壹直被稱為民俗的活化石和“中國特色的狂歡節”。
西雙版納潑水節
元宵狂歡節。在古代社會,元宵節文化內涵的核心是祭祀太壹神(即北極星神),祈求豐收和子嗣。魏晉之後,星宿信仰淡化,太壹祭祀習俗衰微,元宵節成為壹個舉行各種狂放的歡慶娛樂活動的節日。唐宋以來的元宵節的確堪稱中國的狂歡節。流傳至今的中國傳統節日壹般都深受儒家思想浸潤,註重人際關系的密切與整合,而元宵節的活動則以熱烈奔放、輕松快樂為主調,集中了幾乎所有大型的傳統娛樂慶賀方式:張燈結彩、敲鑼打鼓、舞龍舞獅、扭秧歌、唱戲、猜謎等,洋溢著民間的狂歡精神,故有“鬧元宵”之說。
國慶時候
千人燈彩巡遊。 盛大的歌舞表演、社火方隊、民族風情展示、中華百藝盛大巡遊。讓人捧腹的小醜、璀璨繽紛的煙火,拉彈唱跳的流動絕技,數十輛絢爛迷幻的彩車,沖擊妳的視覺神經,每壹個細節,每壹個聲響,每壹個色彩都能觸動記憶的心緒。
萬人秧歌狂歡。 盛大的狂歡夜場,在東北大秧歌的引領下,醜角、龍燈、旱船、跑驢、二人摔跤、打花棍等民間多種秧歌狂歡舞蹈形式,組成狂歡浪潮。大東北,黑土地的熱情掀起夜幕,紅綢飛舞,歌聲飄揚,勁爆音樂,萬人***狂歡,歡慶祖國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