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遊學階段。
這壹階段,詩人尚年輕,此時,李白在不斷求仙訪道,即遊學。雖然年輕,但少時的李白已有了遠大的理想,對仕途有點渴求,此間的詩作,雖然是初期的,風格已完全突顯出來了,我們可以看到其詩歌風格定位較早,有別於當時的壹些文人,因此,這為以後他的作品在文學中登峰造極奠定了基礎。如《上李邑》壹詩是他於725年第壹次來渝州拜謁刺史李邕之後所作。李邕是開元七年(719)至九年(721)間任渝州刺史的。李白於開元九年春在成都謁見益州長史蘇後,便深居青城山讀書。可見他的《上李邕》壹詩當在開元八年(720)來渝州拜見李邕受到冷遇,憤激之余寫下的。他在詩中把自己比喻為憑借風力可“扶搖直上九萬裏”的大鵬鳥,即使風停下落之時也能遮蔽江河之水。所以不要以他的“殊調”。“大言”而冷笑,並說:“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少年。”勸告李邕要以“宣父”(孔子)為榜樣,不要輕視年輕人。此詩看似有些驕傲,與古代文人的個性有些不相吻合,但實則反映了李白的強烈的自我意識。詩氣勢沖天,為李白早期作品中的佳作。
二長安仕途:
詩人飽覽吳越山水,買舟經淮南向雲夢,企圖實現“鄉人相如大誇雲夢之事”時,李白的近況已大不如當年出遊時那樣富足,不僅沒有了“豪客”般的排場,更是囊中羞澀。為此,桀驁不遜的詩人,也有了危機感。然而,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我們密切註意到了盛唐這壹特別的歷史時期,以開元十五年為中心的前後數十年間,科舉制度真正地向所有寒門之士開放,最具代表性的盛唐詩人如王維`,常建,王昌齡,崔顥進士及第,在長安詩壇登場,當然,李白也在這壹時期,以三十而立,初入長安,開始了他的“歷抵相卿”的活動。
而在開元十五年,唐人殷潘的《河嶽英靈集》序恰恰以此年作為真正的唐詩風格成熟的標誌。此時李白的詩作風格也逐步轉向成熟。如《將進酒》,時光流逝,如江河入海壹去無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間青絲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個無法挽救的悲劇,能夠解憂的惟有金樽美酒。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極豪放。表是在感嘆人生易老,裏則在感嘆懷才不遇。理想的破滅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詩人無力改變,於是把沖天的激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樂之舉,發泄不滿,排遣憂愁,反抗現實。
李白以酒稱詩,這是表現愁憤較早的壹篇。明暗的對沖反映了這壹時期的重要特色,全詩言愁卻高昂開遠,壹往無前。詩歌以歡快為主,意脈也較為顯豁,詩中多有典故,細細體味這些,便感到李白的率真之中自有豐富底蘊。
三:出長安及安史之亂
不管怎麽說,李白受到了唐明皇隆重的禮遇,得以出入隨侍,進出後宮也是家常便飯,達官貴人更是不在話下。唐明皇甚至親手調過羹湯給李白喝,以示寵幸。但李白到長安不是來擺譜的,他要實現安邦定國的政治抱負,這幾乎是歷代讀書人的通病,李白也不例外,而且自負絕世才華、充滿理想色彩的李白病得比別人都重。
如此轟轟烈烈的長安之行,似乎讓李白已經摸得到他的夢想了。但是,壹個小疏忽就葬送了壹切——他讓高力士給他脫了靴子。靴子脫下來的時候,李白的政治幻想就註定粉碎了。高力士壹句話,就讓李白最終只做了壹年多的禦用墨客,失意惆悵地離開了長安。李白那麽高遠的鴻鵠誌向,就在那麽不起眼的壹件小事上徹底栽了下來;那樣才華橫溢的壹位偉大謫仙,就跌倒在壹個太監手上,這真是命運的諷刺。
自然,李白在長安遭受挫折,心情苦悶。此後11年內,繼續在黃河、長江的中下遊地區漫遊,“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劉全白《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他仍然關心國事,希望重獲朝廷任用。天寶三載,李白在洛陽與杜甫認識,結成好友,同遊今河南、山東的壹些地方,攜手探勝,把酒論文,親密無間,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佳話。次年兩人分手,此後未再會面,但彼此都寫下了感情深摯的懷念詩篇。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李白正在宣城(今屬安徽)、廬山壹帶隱居。當時,玄宗任命其第十六子永王為山南東路、嶺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節度使、江陵大都督,負責保衛和經管長江中部壹帶地區。李白懷著消滅叛亂、恢復國家統壹的誌願,參加了率師由江陵東下的永王幕府工作。不料李□不聽肅宗命令,想乘機擴張自己的勢力,結果被肅宗派兵消滅。李白也因此獲罪,被系潯陽(今江西九江)獄,不久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壹帶)。幸而途中遇到大赦,得以東歸,時已59歲。晚年流落在江南壹帶。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大軍出鎮臨淮,討伐安史叛軍,還北上準備從軍殺敵,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從叔當塗(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的寓所病逝。
所作《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壹詩,是李白遊宣城時餞別族叔李叔雲(壹說當為李華)所作。
李白作此詩時正在宣城隱居,自天寶三載(七四四)離別長安,已近十年。十年中,雖然他高言放世,訪名山,受道箓,但心田深處卻無時不在企望著再度奉召,壹展其“王霸”之圖。但十年竟成蹉跎,這就是他深重的“昨日愁”。但李白言愁,從來不肯以低調出之,而總是以狂放的形態——往往是借酒——來宣泄,愁苦與狂放的交戰,使他的詩表現出壹系列個性特征。
同時他又在愁思中運用壹系列亮色調的意象,“長風萬裏”、“高樓”,仙氣氤氳的蓬萊,“清新秀發”的“小謝”,乃至壹洗無垢的清天明月。這就使愁思中流蕩有壹股清越之氣,這種氣質及表現氣質的手法,就是李白之所以為李白。
(四)總結
李白過於理想化的人生設計必然導致失敗。但是他始終向往這樣的理想。所以始終在成功與失敗之間不停地來回,使他常陷於悲憤,不平,失望之中,又保持著自負,自信和豁達,昂揚的精神風貌。他壹生坎坷的經歷決定其風格的多樣性,
五、評價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小組每個成員利用了書籍、網絡等各種手段,每個人都認真地去進行活動,最後的結題報告都按照分配認真完成各自工作,學到了課堂上很多學不到的東西。
選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