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滴漏箭壺,請不要這樣壹聲比壹聲緊地催促,不要過得那麽快,今夜的城門要壹直開到天亮!不管是誰家看到了這美好的月色,都不能按耐住高興的心情而坐在家裏,不管是哪裏聽到了放燈的吵鬧聲,都會好奇過來看。
1.出自:
初唐詩人崔液《上元夜》
2.原文: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3.賞析:
雖然元宵夜解除了宵禁,但長安城的鐘鼓樓上,仍舊按時報更;人們聽了,都嫌時間過得太快,怕不能玩得盡興,於是作者言:滴漏箭壺,妳不要這樣壹聲比壹聲緊地催促,更不要過得那麽快,今夜的城門是壹直開到天亮的。
人們興高采烈地燃放煙花爆竹,揮舞獅子龍燈,觀賞著燈火,評論著、贊嘆著。“莫相催”襯托出氣氛之熱烈,景色之迷人、“徹明開”既寫出了元宵節通宵達旦鬧花燈時間和程度,又寫出了人們高漲持續的勃勃興致。
“誰家”、“何處”,實際是指家家、人人說明萬巷皆空的盛況。這包括了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各類人。因而,“誰家”“何處”這四字包涵的內容實在太多,它把人聲鼎沸、車如流水馬如龍,燈火閃爍,繁華似錦的京城元宵夜景壹語道盡。給人以無限回味的余地,意味深長。
4.作者簡介:
崔液(?-714年),字潤甫,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人,尤其擅長五言詩。官至殿中侍禦史。因崔湜獲罪應當流放,逃亡到郢州,作《幽征賦》抒發情懷,用詞十分典雅華麗。遇到大赦返回,去世。友人裴耀卿編纂其遺文為文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