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江楓漁火對愁眠

江楓漁火對愁眠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 到客船。”唐人張繼的七絕《楓橋夜泊》實是膾炙人口。然而,對於詩 中“江楓”二字,歷來釋意紛紜。或釋為“江 邊的樹只能看到壹個模糊 的輪廓,所以稱‘江楓’”;或曰乃張繼“選用‘江楓’這個意象給讀 者以秋色秋意和離情羈思的暗示”;或將“江楓”作為景物配組的壹方 ,與“漁火”對仗,以示 “壹靜壹動,壹暗壹明,壹江邊,壹江上”。 以上眾說從各個角度,均將“江楓”釋為“江邊的楓樹”,筆者認為不 甚確切。對此,前人也曾指出如此解字失之偏頗。清人王瑞履在其《重 論文 齋筆錄》中道:“江南臨水多植烏桕,秋葉飽霜,鮮紅可愛,詩人 (指張繼)不知楓葉生山,性最惡濕,不能種之江畔也。此詩‘江楓’ 二字,亦未免誤認耳。”從植物學角度觀之,此說不乏 其理。

至於張繼詩中“江楓”之“江”,若釋為“江邊”之“江”,應純 屬子虛烏有。從地理環境察之,寒山寺壹帶從古到今,根本不存在能稱 得上“江”的大河。可見張繼“江楓”之“ 江”確非水名。

明代蘇州詩人高啟有詩雲:“畫橋三百映江城,詩裏楓橋獨有名。 幾度經過憶張繼,烏啼月落又鐘聲。”此詩與張繼《楓橋夜泊》遙相呼 應。詩中“江城”恐是“江村”之 誤。去過寒山寺者可曾留意,這座古 剎就位於蘇州閶門外楓橋鎮的江村橋旁。可見,張繼詩中之“江楓”乃 指江村橋和楓橋,高啟詩句便佐證。

楓橋並非無名之橋。據明代李日華稱:“楓 橋舊名封橋,後因張繼 詩‘江楓漁火’句改楓橋。今天平寺藏經多唐人書,背有‘封橋常住’ 字。”由此推想,當年張繼夜泊江村橋和封橋之間的河中時,他已聞封 橋之名。而作為詩人的張繼 ,卻運用藝術不必拘泥事實之手法,妙將封 橋之“封”化作“楓”(楓、封諧音),以註重意境創造,便詠出“江 楓漁火對愁眠”之佳句來。封橋,這座本不起眼的小橋乃因張繼寫就此 詩的人文背景而變為“楓橋”,並名揚四海。

楓橋夜泊

張 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註釋]

1.楓橋:橋名,在今蘇州城外。

2.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

3.江楓:江邊的楓樹。

4.漁火:漁船上的燈火。

5.愁眠:船上的旅人懷著旅愁,難以入睡。

6.姑蘇:即蘇州。

7.寒山寺:在楓橋西壹裏,因唐初壹個叫寒山的詩僧在這裏住過而得名。

〔今譯〕

月已落下烏鴉啼叫秋霜滿天,

江邊楓樹漁火點點對愁而眠。

姑蘇城外寂寞清靜寒山古寺,

半夜裏鐘聲悠揚傳到了客船。

[賞析]

秋天的夜晚,壹艘遠道而來的客船停泊在蘇州城外的楓橋邊。明日已經落下,幾聲烏鴉的啼叫,滿天的寒霜,江邊的楓樹,點點的漁火,這清冷的水鄉秋夜,陪伴著舟中的遊子,讓他感到是多麽淒涼。此詩只用兩句話,就寫出了詩人所見、所聞、所感,並繪出了壹幅淒清的秋夜羈旅圖。但此詩更具神韻的卻是後兩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夜的寧靜,更在重重地撞擊著詩人那顆孤寂的心靈,讓人感到時空的永恒和寂寞,產生出有關人生和歷史的無邊遐想。這種動靜結合的意境創造,最為典型地傳達了中國詩歌藝術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