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描寫湖泊的律詩如下:
《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詩歌意譯:
我在西湖孤山寺後面賈亭的西邊壹帶春遊,春天西湖的湖水上漲,湖面顯得格外開闊。晴空下,靄靄白雲沈甸甸地壓在江面上,遠遠看去,雲,水,天連成了壹色。幾只黃鶯為爭搶早春的柳條而鳴叫,不知是誰家的燕子,正銜著春泥在做窩。湖岸上的五色斑斕花朵慢慢地盛開,不久之後快要讓遊客迷醉了。
這時候,春草才剛剛長到馬蹄的高度。但是,最讓我喜愛的,還是西湖東面的風景。那綠色的柳樹掩映下的白沙堤,怎麽也讓人看不夠。
賈亭、孤山寺和白沙堤,都是西湖著名的風景點。其中詩末尾提到的“白沙堤”,從許仙與白娘子見面的“斷橋”始,經過錦帶橋,壹直通向“西湖十景”之壹的“平湖秋月”,風光絕美。
白居易這壹首詩,先從孤山寺、賈亭這樣的“點”開始寫,然後通過對湖水和白雲的描寫,擴大點壹個面。緊接著在第二聯中,又從“面”寫到了“點”,寫到幾只早鶯和“誰家”的新燕。由遠及近,由面及點,同時也是由靜及動,給詩歌註入了“生氣”。
黃鶯不多,只有幾只。因為春天才剛到,這幾只早鶯是探春的先行客。而燕子,也是“誰家”的。它不是家家戶戶的。“誰家”二字,自然地帶出了人間的煙火氣息。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花兒們的美麗會讓遊客為之目眩神迷。這樣的寫景方式,非常獨特。“漸欲迷人眼”的繁花,似嬌媚的女子,現在處於豆蔻年華。在可以期待的將來,它必將盛放出萬種風情,迷倒西湖上所有的遊人。這預示著未來的時光,將會比現在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