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贊美惠姬的詩

贊美惠姬的詩

圖:我們去網吧鐵夏群

南京的秋天總是比節氣晚結束。聽說前幾天北方下雪了,南京大雪節氣臨近,只是下了幾場雨降溫,跟雪沒關系。秋天總是秋高氣爽的,好像秋天都不想脫外套。在霜降漸起的初冬,南京惠濟寺的三棵古銀杏樹披上了壹層金色的外衣,仿佛點亮了孤獨,抹去了寒意,讓人沈醉。

惠濟寺位於南京市浦口區湯泉街道惠濟北路,距離市區30多公裏。65438年2月5日天氣晴朗。我們早上從定淮門長江隧道壹路開車,40多分鐘就到了景區停車場。走到景區門口的石牌坊上,寫著“古惠濟寺”四個字。

景區內有壹個小池塘,由壹座小石橋相連。河水清澈透明,遠處山青水綠。

岸邊五顏六色的樹木倒映在池塘中,勾勒出壹幅秋天的美麗畫卷。

沿著小橋走,來到壹塊刻有“惠濟寺銀杏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前。當我隱約看到遠處銀杏樹的身影時,我感到非常興奮。

據記載,惠濟寺又名古惠濟寺,始建於南朝,原名湯泉寺。南朝劉宋時,武帝曾來此遊覽,南朝時,昭明太子蕭統曾在此讀書。北宋初年,湯泉寺改名惠濟園。

北宋元年初,高僧忠於形勢,將惠濟院改建為惠濟寺。明朝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有幸開了湯泉鎮,因避“湯”字而將湯泉鎮改名為香泉鎮,惠濟寺也壹度改名為香泉寺。

清朝鹹豐年間毀於戰亂,光緒年間重建了壹部分,規模遠不如以前。清朝道光年間,茂林、蘇兆魁兩個城裏人,在惠濟寺創辦了“華英書院”。從此,隨著惠濟寺鐘聲響起,除了善男信女的默默祈禱,又多了壹種孔子詩詞的抑揚頓挫。

當我們來到古銀杏廣場時,可以清晰地看到遠處三棵古銀杏樹挺立著,樹冠和樹冠壹模壹樣,在陽光的掩映下,氣勢磅礴,堪稱罕見。從遠處看給人壹種震撼。據說這是南京現存最早的古銀杏樹,樹齡1500年。相傳為南朝梁瀟時期昭明太子蕭統在此求學時所植。原來4株,對稱種植。清朝鹹豐年間,壹場大火,只剩下三株。

這是昭明太子讀書的塑像。

南朝的梁武帝被稱為“佛心王子”。他三次獻身寺廟,修建了大量寺院。他規定中國僧侶不能吃肉。他的兒子昭明太子雖然出身皇族,但不喜政治,愛好文學和旅遊,熱愛佛教文化,寫下了著名的《昭明文集》。去湯泉旅遊的時候,愛上了惠濟寺。在這裏學習後,我在溫泉裏泡茶。

這就是香泉井,也叫昭明太子井。相傳為六朝以前所建,井田為盧氏。明太祖朱元璋將湯泉改為香泉後,昭明太子井也改名為香泉井。井水至今清澈見底,壹年四季取之不盡,即使在幹旱的年份也是如此。清甜爽口,泡茶沒有水垢。喝了它可以治病祛病。當地人稱之為“神仙水”。

香泉井也被稱為“紀明井”,因為每天早上,雞在井裏啼叫,附近的雞都在啼叫。後來因為朱元璋把它改成了香泉井,重新命名,雞鳴就消失了。

在香泉井的邊上,有壹個塑料石像,裏面有壹個老和尚從桶裏打水,泉水從桶裏不停地流出來,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香泉井旁有壹棵天上的大樹,微風吹過,樹上滿是金黃,隨風搖曳。落葉滿地,時間仿佛從未在這裏流逝。在溫暖的冬天,金黃色的古銀杏樹會讓惠濟寺變得美麗。

我仔細觀察,發現三棵古銀杏樹都有響亮的名字。這棵古銀杏樹被稱為“撐天蓋地”。

只見這棵古銀杏樹的枝幹散亂,側身逸出,彎曲盤旋,有斑點,有傷痕。這棵樹高24.7米,直徑7.4米。周圍是幾圈奶樹,別具壹格。因樹幹撐天遮天而得名。夏天,濃密的樹蔭覆蓋了半英畝多的地面,供成千上萬的人乘涼。

也許當妳站在樹下,看壹會兒它枝幹的獨特之處,妳就會立刻明白,作為壹個“遮天”的名字是多麽的貼切。

在“勢不可擋”的古銀杏樹不遠處,還有壹棵古銀杏樹,據說是三棵銀杏樹中的長者,取名“千年垂乳”。

只見這棵古銀杏樹的老枝呈螺旋狀誕生,高20.2米,直徑7.45米。七八個人互相擁抱,樹枝上有七根氣生根。最大乳突長2.14米,氣生根最大直徑30厘米,形似巨筍,皮似青石。

這七個乳房就像壹位歷經滄桑的母親,掛在赤裸而蒼老的樹幹上,讓人感到無限的贊嘆和神秘,因此得名“千年乳房”。

壹片樹葉落下,妳知道世界是秋天。拿起壹片金葉,感受深秋的魅力,聆聽落葉與大地的呢喃,享受冬日午後的靜謐時光。

這是延壽寶殿西邊的第三棵古銀杏樹,被稱為“閃電復蘇”、“視線蒼穹”。

我看到這棵樹高23.9米,直徑4.7米。這棵樹和前兩棵樹最大的不同是,它的樹幹筆直高聳,就像壹根頂天立地的柱子,看起來高傲而突兀。

清朝鹹豐年間,壹個雷轟毀了這棵樹的半個樹幹,幾年後奇跡般地慢慢恢復了。現在樹幹是空心的,如果靠近當年被雷擊的部分往上看,還能觀賞到“天象奇觀”。據當地民間傳說,很久以前,下雨天擡頭“第壹眼”,就能看到佛像和佛光。

第壹代曹聖人林散之來參觀時,驚嘆於三棵古銀杏樹,並寫下了500多字的《古銀杏行》,是曹聖詩詞書法的巔峰之作,成為鎮館之寶,為會稽寺留下了文壇佳話。並把這首詩刻成碑立在廟裏。

碑文如下:

古銀杏之旅

林散之

湯泉鎮的銀惠濟寺,有珍稀銀杏。

壹個生在殿的東角,壹個生在殿的西角。

長者威嚴,中者雍母公。

秀蓉的舅舅更奇怪,但他超然於攤上。

生氣枝強撐天,影香。

肉的死皮在凍雨中蠶食,胸前滴著冷綠。

妳是被迫忘記年代的,妳決定不了唐朝的宋朝。

遺憾的是,老人和Xi哉不能詳細進入這壹碑文。

憶往昔,寺恩賜,昭明送。

良宵聞讀書聲,園中思春草。

星星變了,人物變了,老木熱了。

壹千年,俄國喝得爛醉,邯鄲弄醒了盧生睡覺。

僥幸是沒用的,但妳不嫉妒。

擁有三代兵器、破瓦驚九朝的古幹人。

茼蒿跳狐,綠磷縹緲魅。

人生經歷悲涼,幾度山河淚。

前壹個觀眾知道幾件事,後壹個觀眾還會再來。

今天我在為樹嘆息,留下幾行懷念。

讀林老的詩,細細品味。也許古樹名木就是承載著城市記憶的“活化石”。壹棵古樹,是歷史的見證,是文化的記錄;壹棵古樹是壹部自然環境發展史;壹棵名樹是壹段歷史的生動記錄。

此時,站在千年銀杏樹下,擡頭望著枝頭,側身躲過,屈曲盤旋,長嘆壹聲,歲月已過,古寺老樹皆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