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績《野望》?
東臯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 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 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 長歌懷采薇。?
[譯文]在黃昏的時候,我佇立在東臯村頭悵望,仿徨徘徊心中沒有主張。每壹棵樹都雕謝枯黃,每壹座山峰都塗上落日的余暉。放牛的兒童騎著小牛回家,獵人騎著駿馬帶回獵物。我看到這些人又並不相識,心情郁悶於是長聲歌唱《詩經》中“采薇采薇”的詩句。
這是壹首描寫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詩。詩風疏樸自然,於平淡中表現出詩人“相顧無相識”的抑郁苦悶的心情,同齊梁以來綺靡浮艷的文學風習大異其趣。全詩洗盡鉛華,為唐初詩苑吹進壹股清新的氣息,是王績的代表作之壹。
[註釋]:
①東臯(gāo):詩人隱居的地方,在今山西河津。薄暮:傍晚。 ②徙倚(xíyǐ):徘徊,來回地走。 ③落暉(huī):落日。 ④犢(dú):小牛,這裏指牛群。 ⑤禽:鳥獸,指獵物。 ⑥采薇(wēi):薇是壹種植物。傳說周武王滅商後,伯夷、叔齊不願作周的臣子,在首陽山山采薇而食,最後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