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如何在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

如何在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

古典詩歌鑒賞壹直以來就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詩歌鑒賞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有很大作用。新課改特別強調審美教育,而詩歌鑒賞是語文審美教育實施的必要的途徑和重要內容。系統、深入地研究詩歌鑒賞教學的規律,尋覓古典詩歌鑒賞教學的有效策略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總結出以下幾點心得,希望對古典詩歌鑒賞教學有壹定的益處。

1,把握背景,導入情境

古詩詞鑒賞課之前,應該首先鼓勵學生去搜集詩詞的創作背景資料,只有在了解相關背景後,才能豐富學生對於詩詞作者、社會現象、歷史背景等的認識,使學生真正體會詩詞的內涵,積累詩歌知識,為學生自己賞讀詩歌奠定良好的基礎。葉聖陶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教師要研究的是如何引導學生進入詩歌的情境,達到“神與物遊,心與理合”的境界。應該說每篇詩歌,如果仔細研究,都能找到調動學生興趣的突破口。如有些詩歌可以利用背景知識及詩人的魅力來調動學生的學詩興趣。在學習柳永的詞時我這樣介紹柳永:有壹位詞人不僅是個風流才子,還是個屢試不中的補習生,常喝常醉的酒鬼,出沒秦樓楚館的浪子,仕途坎坷的小官,“奉旨填詞”的中國第壹位專業詞人,浪跡江湖的遊客,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歌樓妓女”的鐵哥,放蕩不羈的花花公子,市井街頭的自由撰稿人,惹怒皇帝的笨蛋,敢恨敢愛的漢子,無室無妻的光棍,創新發展宋詞的巨匠。這些生動的介紹使學生情緒立刻高漲起來,有時可以利用和詩作有關的感人的故事創設情境,當然也可適當地利用直觀、形象的視聽手段,來激發學生對於詩歌的興趣。當學生鑒賞的熱情被點燃後,教師還需要引導他們深入感悟作品,這樣在實際的教學中才能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朗讀感受,深化理解

朗讀是學生走進詩歌殿堂的壹把鑰匙,也是壹個深入體會詩歌內涵的過程。在瑯瑯讀書聲中,學生可以親身體味到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沈郁、蘇軾的曠達、辛棄疾的雄渾、李清照的婉約。詩歌是感情高度凝結的文體,必須以讀者細膩的體味來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因此教師需要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去咀嚼、品味詩歌,而朗讀恰恰是捕捉詩歌所表現的微妙情感變化的壹種良好方法。“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詩歌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只有在朗讀中,才能充分感受詩歌的韻味;只有在朗讀中,才能使學生有效賞析和理解詩歌。教師可以在詩歌教學之前,讓同學們把聆聽名家配音朗誦作為新課的切人點,然後讓學生自己模仿朗讀,在朗讀中激發學生賞析詩歌的興趣。通過朗讀,學生可體會詩歌所蘊涵的超越時空的喜、怒、哀、樂,在感情上與詩人產生***鳴。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表達的就是喜悅。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辟天下寒士俱歡顏”就是憂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透露的是激憤。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是豪放之情言於溢表。只有通過朗讀,而且是大聲朗讀,才能體味出詩歌中無限的意味。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通過對經典詩歌的點評,針對詩歌的特點設計壹些問題,引導學生作更深入的思考,指導學生汲取更多的優秀詩歌的養份。並不斷地鼓勵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朗讀,這樣既有助於學生強化語感,又可以幫助學生記憶,讓學生終身受用。

3,感悟意境,領會意象

感悟意境是指將詩歌整體作為對象來深入體味獨特的意境,體驗詩歌的思想感情,進而對詩歌作品的藝術特色、作品意義等方面給予正確的評價和欣賞。詩歌的美是通過意境的渲染和營造來得以展現的,那麽高中古典詩詞鑒賞教學中教師就要十分重視引導學生體味意境帶來的情景交融的境界。如以杜甫的《登高》為例,詩篇前四句描寫登高聞見之淒清的秋景。首聯借風、天、猿、渚、沙、鳥六種景物,並以急、高、哀、清、白、飛等詞修飾,指明了節序和環境,渲染了秋風蕭瑟,敗葉紛揚,長江滾滾的濃郁的秋意。詩篇後四句抒發登高所生的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詩前半部分寫景,後半部分抒情,情與景高度融合渲染了深遠悲涼的意境。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就必須要使學生根據不同的詩歌作品去體味各自的意境。

對於詩歌意象的把握,教師可從詩歌的意境著手,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仔細體味,通過聯想、想象來領會詩詞營造的意象,理解詩歌所蘊含的“人情”。如李清照的《聲聲慢》,抓住黃花、秋風、過雁、梧桐和細雨等壹系列景和物,來傾吐詞人受盡磨難、內心煎熬以及處境淒慘,訴說著詞人悲憤、哀愁、淒苦、孤寂的內心世界。如果教師在授課時抓住這些意象,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就可以對這首詞做深刻而準確的理解。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也要積極鼓勵學生搜集和掌握常用意象具有的象征意義。例如明月、殘月、新月大多表達離愁別苦,渲染悲寂氛圍;斜陽,大多表現昏黃暮色中愁思萬千;憑欄,大多為思戀他人或發泄心中憂悶之意。這樣學生就會建立壹個宏闊的詩歌鑒賞觀,從而為更好的讀懂詩歌打下堅實的基礎。

4,依托載體,優化教學

古典詩歌所特有的含蓄、意境和美感,是壹種主觀感受的過程。這壹特點給詩歌鑒賞教學帶來了壹定的難度。如何有效引導學生體味詩歌的優美意蘊,讓書面文字的感知轉化為有效的消化和吸收,真正讓學生在情感上靠近詩人、在感知上體會詩意,這是詩歌教學的壹個難點。適時、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充分地將文本、圖像、動畫、聲音等有機結合在壹起.讓學生可以全方位、多層次地獲取詩歌的意境,有效地彌補常規教學的不足,調動學生所有的感覺器官,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詩歌特定的氛圍中,實現以聲傳情,以形傳意,寓教於樂的教學效果。因此,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優化詩歌教學過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的音畫之美進行新課導入或播放範讀,從而將課堂學詩氛圍營造得更濃,有利於學生把握詩歌感情基調,全面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使詩歌教學充滿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