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註娛樂新聞的18年,歡迎來撩
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六日,是同治皇帝的生日,不過那會應該叫“萬壽節”。這壹天滿朝文武齊聚乾清宮,***同向皇帝表示祝賀。在文官序列中,左宗棠以軍機大臣排列文官之首,在行三跪九叩大禮的時候,左宗棠因為年紀大,腿腳不方便,居然少磕了壹個頭,因此也引來了大麻煩。
左宗棠的失禮大家都看在眼中,但沒人站出來公開指責,禮部尚書延煦是個實在人,不懂進退,上了壹個折子,在慈禧面前參劾左宗棠,請求太後和同治帝嚴厲懲罰這個無禮老臣。
延煦上的這個折子實在不怎麽高明,下筆也太重。他壹下就揭了左宗棠的短,說他“不由進士出身”,雖然經過太後和皇帝提拔,授予大學士,但卻不知道感恩,反而在朝堂之上放肆驕慢,以致於“蔑禮不臣”。
左宗棠壹輩子最怕別人提他不是進士出身,不過自己失禮在前,只好捂著傷口不便發作。但是延煦給他戴上了壹個“不臣”的高帽,讓他非常惱火,要知道,“不臣”是很嚴重的,意思就是要 ,在封建 時代, 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壹旦說出來,要麽就得深究左宗棠不臣的實跡,要麽就得嚴懲延煦的誹謗,這中間沒有絲毫可以妥協。
慈禧太後接到延煦的這個折子,十分頭疼。誰都清楚,左宗棠不可能懷有“不臣”之心,延煦明顯是小題大做,可是左宗棠失禮大不敬之舉的確發生,也不能放著不處理。於是,慈禧召來了恭親王奕?商量對策。
慈禧問了奕?壹個技術含量很高的問題:既然事關失禮,為何不是用禮部的名義,而用延煦個人的名義參劾?奕?也是人精,這句話壹聽便知道其中緣由,言外之意便是不想追究此事,所以他馬上順著慈禧的意思提出壹個建議:“為保全勛臣計,此折應留中”,就是不公開的意思,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而對於左宗棠只要略施薄懲即可。
慈禧要的就是這個結果,但是這時醇親王奕?站了出來,對此表示不敢茍同,反參了延煦壹折。他說,延煦故意誇大事態,不就事論事,而是有意誹謗左宗棠,實屬荒謬。慈禧太後對左宗棠的功勞自然非常清楚,平日裏也很愛護功臣,壹旦此風壹開,將來像延煦這樣的人就會肆意胡說,離間君臣,所以必須要作出嚴肅處理,以儆效尤。
不過慈禧再壹次感到頭疼。說起來延煦也不是什麽壞人,反而是當時滿族大臣中難有的直臣,盡管這次參劾左宗棠做的有些過火,可要說延煦是別有心思,慈禧也不相信。面對如此難以調和的局面,除了各打五十大板,慈禧也別無他法,於是下了壹道上諭,左宗棠罰俸壹年,延煦則革職留任。
這個處理結果看起來延煦所受的懲罰要更重壹點。慈禧之所以這樣做,是在感恩左宗棠的功績,自古以來歷代太後垂簾,從來都沒有“戡亂萬裏外者”,只有她可以“自負武功之盛”,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績,還是依仗左宗棠在新疆的戰功。
因此,慈禧對左宗棠抱有感激之心,不願意他輕易被人指手畫腳,對延煦的板子打得重壹點,也是要告訴朝中 ,要尊重左宗棠,否則後果自負。
清朝史上比慈禧太後還要厲害的女人
晚清歷史上,有壹個壹直受到忽視而實在不能忽視的角色,她就是和慈禧***同垂簾的東太後慈安。
在人們的印象中,慈安的身影似乎可有可無,她的存在仿佛就是個錯誤,她的垂簾更像慈禧的壹個道具,至多也就是個令人同情和可憐的角色。其實,這是個致命的誤讀。她是個真正擁有大智慧的人物,可惜正當盛年就突兀離世,倘若不是慈安早喪,也許晚清中國的歷史將會是另壹副面孔。
總理後宮榮寵不衰
慈安,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16歲入宮即被封為嬪,之後在4個多月的時間內,就以火箭壹般的速度,登上皇後的寶座,這在整個清代都是十分罕見的。這也從壹個側面證明慈安無論在姿色、氣質,還是修養、人品上,都是出類拔萃的。從此,慈安就開始了總理後宮、母儀天下的生涯。後宮集聚了眾多上品女人,要管理這壹群體談何容易?無風要起三尺浪,平地都會生波瀾。歷史上被廢黜的皇後數不勝數,善始善終者簡直鳳毛麟角,而慈安卻能壹直笑到最後。
鹹豐帝倜儻不羈,風流多情,要他在哪個女人身上專註幾乎是不可能的,就連手段過人的慈禧也是壹樣,唯獨皇後慈安是個例外,壹直到鹹豐皇帝去世都榮寵不衰,其胸懷丘壑人有所不及是顯而易見的。史上說她:“素性貞嫻”。這個評價當中恐怕就蘊含著答案。身為後宮之首,有著巨大的權力,也有管理好皇家後院的責任。要讓這些皇帝的女人“安居樂業”,即便是明爭暗鬥,也不能雞飛狗跳;就算“刀光劍影”,也不能硝煙彌漫;更不能終日地震,永無寧日。這就要求皇後有超強的管理水平和卓有成效的處理與眾妃嬪、與夫君皇帝復雜關系的能力。
光有這些還不夠,她還要成為整個後宮和天下女人的榜樣。那個時候,講究婦德,婦言,婦功,特別是對婦德,要求很高。壹句話,就是要女人品德高尚,皇帝的女人更要優於普通女人,而皇後,則尤其要加個“更”字,才能心服她人表率天下。而慈安顯然是優秀的,“貞”,為“正”、為“定”。意誌堅定,固守正道,忠誠不二,勁節淩霜。“嫻”為文雅、美好、寧靜。沒有半點野心,看不出壹點妒嫉,只做自己該做的,不越雷池半步。這樣的形象會有哪個不服?又有誰會不喜?因此,她壹直受到廣泛的尊敬,包括皇帝。
為了躲避英法侵略軍的鋒芒,鹹豐帝亡命於熱河避暑山莊,憂慮煩悶,無法排遣,經常拿太監、宮女等身邊人出氣。慈安壹方面理解和揪心丈夫的內心煎熬,以似水柔情不時地安慰寬解。另壹方面對這些無辜的奴仆,想方設法地好言嘉慰。“妃嬪偶遭譴責,皆以中宮調停,旋蒙恩眷”。鹹豐帝眼見大好河山慘遭塗炭,而又無力改變分毫,無奈之下就以自虐式的自娛得過且過。他親筆寫下“且樂 ”這樣四個字讓人懸掛在寢殿內。大臣和妃嬪們都知不可如此,但也只是急在心裏,無壹人敢去自討沒趣。唯獨慈安聞知此事後力勸不可,並命人將字取下,皇後的勸諫使皇帝慢慢地冷靜下來。
鹹豐皇帝年紀不大,但心機深沈,連身邊心腹大臣都難以窺知其壹二。熱河彌留之際,唯獨將皇後慈安召到身邊,授密旨壹道,給她臨機處置任何人特別是有可能“恃子不法”的慈禧的最高權力。並給予皇後“禦賞”大印,另外,給予皇長子載淳“同道堂” (由生母慈禧代為掌管)。八個顧命大臣所發任何政令都要請蓋上“禦賞”和“同道堂” 才有效。帝、後之間的信任和知心可見壹斑。
慈禧三件事最麻煩吃飯洗澡最後妳想不到
要說關於慈禧其人的記錄,那可以說是相當多,但是在這些裏面有壹個人的回憶相當特殊,她就是曾經擔任慈禧太後貼身女官的德齡,作為少數曾經管理慈禧飲食起居的女人,她的回憶錄可以說是相當的可信,在她所寫的《德齡回憶錄》中,包含著許多有趣的記載,比如伺候慈禧太後有三件最麻煩的事,這三件事都是什麽呢?您往下看就知道了。
1.伺候慈禧太後吃飯
慈禧太後向來以奢侈著稱,伺候慈禧吃飯也就成了壹件非常麻煩的事,怎麽麻煩呢?首先按照慈禧太後定下的慣例,每頓飯慈禧太後都有壹百多道菜可供選擇,當然她不是每道菜都吃,但是既然太後有要求那後廚就要備著,萬壹太後想吃吃不到那罪過可就大了,慈禧太後不僅吃飯將就排場,口味也是很難伺候,常年在宮中慈禧太後是吃遍了山珍海味,所以要求也多,比如慈禧太後最喜歡吃的壹道菜就有清湯虎丹,顧名思義,每次做這道菜都要殺虎才成,不僅殘忍而且還特別難弄,德齡回憶,慈禧身邊的人在她吃飯的時候必須站著,包括後妃等人都是壹樣,等慈禧太後吃完了以後她們才能坐下,有時甚至要站壹個小時。
2.伺候慈禧太後洗澡
慈禧太後洗澡的奢侈程度比起吃飯來可以說是絲毫不弱,不僅慈禧太後洗澡的時候要用金絲的浴盆,還要用絲綢嵌著金線的浴巾,慈禧太後洗澡的時候要先讓太監從外面把浴盆擡進來,然後宮女用珍珠粉弄好水,四個女官合力給慈禧太後洗澡,就像給嬰兒壹般,據說慈禧太後的皮膚相當細膩,德齡在洗澡的時候還吃了壹驚,慈禧太後洗澡的過程中這些女官都不能擡頭,更不準斜眼看慈禧太後,這就是不敬了,她們都是專業訓練過對自己擦拭的地方了然於心,擦拭洗浴完畢之後,女官們每次都要用四條毛巾浸潤花露,四條毛巾再拍幹,然後還要伺候面部等地方的護理,經過這些繁瑣的工作之後,壹般壹兩個時辰,慈禧太後就算洗完澡了,然後宮女們服侍慈禧太後穿衣。據德齡的回憶,慈禧太後每次洗澡都要用掉40多條金絲毛巾,宮內有十幾個老宮女每天的工作就是浣洗慈禧太後壹個人的衣物和毛巾,可見她洗澡是多麽麻煩和浪費。
3.伺候慈禧太後出行
要說上面這兩個已經相當麻煩了,但是最麻煩的還是伺候太後出行,要知道慈禧太後喜歡排場,而且講究禮數,曾經袁世凱給慈禧太後進貢了壹輛汽車,慈禧太後嫌棄司機和他平起平坐堅決不坐,慈禧太後做火車的時候,但凡慈禧太後上車,其他人必須跪著,就是司機和燒鍋爐的工人也得跪,直到慈禧太後下車為止,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慈禧被迫出逃,但就是被迫出逃,慈禧太後也擺足了排場,慈禧出逃的時候還帶著圖中的這張大床,而且出逃的路上各地 進的山珍海味太後也是壹點沒斷,就是太後時常會抱怨住的不好,不如紫禁城安穩,不過從沒聽到太後擔憂國事,也很少提回京城的事情。而當和談結果出來以後,根據德齡回憶,慈禧太後壹聽列強沒有把她列入禍首名單還讓她回京立刻就喜笑顏開,回京的排場也小了很多。德齡覺得那也是她最輕松的壹次了。
慈禧出殯時隆裕皇後懷裏抱著壹個的祭瓶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因為腹瀉、糖尿病引發了渾身脫水,最後臟器衰竭而在儀鸞殿去世。
慈禧去世,對於風雨飄搖的清政府完全就是房倒屋塌的大事,當時朝廷就停擺了,以攝政王載灃、大內太監李蓮英為首的大臣和太監們,就開始籌備慈禧太後的喪事。
清廷作為壹個“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政府,最註重的就是祖宗的禮法,我們隨便舉壹個例子,王公大臣們哭靈都不隨便,必須要在治喪太監的帶領下,有組織,有時間,有章法和有節奏地哭,而且哭的時候,還要輔助拍胸頓足等誇張的動作,用以表達自己痛苦萬分的心情。
1909年11月9日,關於慈禧太後的祭祀進行了壹年,王公大臣們終於盼到了慈禧“奉安大典”舉行的日子,從京城到普陀峪定東陵需要走上五日,李蓮英為了表達對慈禧的忠心,他要壹路手扶著梓宮,步行走到定東陵,其他的王公大臣有的坐轎,有的騎馬,總之壹句話,任何有頭有臉的京官和大員們都必須要湊這場熱鬧,否則就是不忠,那後果絕對是大大的不妙。
奉安大典舉行之日,作為慈禧兒媳婦的隆裕皇後領受了壹個“艱巨”的任務,她懷裏要抱著“祭瓶”,壹路跟隨,盡壹個兒媳婦對婆婆的“孝”心。
這個祭瓶也就有壹尺多高,大肚小扣,非常精致,瓶子裏還裝滿了祭品,瓶子裏的祭品絕不簡單,取自慈禧出靈前的供桌,有菜、有飯、有肉、還有果。這只祭瓶中裝滿東西後,已經被壹塊紅綢子纏繞起來,瓶頸還系上了五色的封口絲線。
隆裕皇後作為女眷,又是未來的後宮之主,她是有壹頂轎子坐的,但她的自由卻極度受限,因為懷裏抱著那個要命的“祭瓶”,按照規矩,她無時無刻都得在轎子裏坐著,這個壹旦傾覆必然淌湯流水的祭瓶,真讓隆裕充滿了擔心。
隆裕的擔心是有理由的,她這壹路,必須小心翼翼,壹不能將祭瓶打碎,二不能傾覆將瓶內的菜湯撒到自己是身上,如果出現上述兩種情況,她壹定得擔壹個“不孝”的名聲,甚至會動搖她即將扶持溥儀,垂簾聽政的政治命運。
隆裕身體單薄,在這個冰天雪地的季節,讓她在轎子裏端坐五天,估計她不暈倒,也得病倒。她的心腹太監小德張壹邊攙扶著隆裕上轎,壹邊低聲說道:“主子,奴才在轎內的軟座下放了件東西,您壹定要仔細瞧瞧!”
隆裕懷抱祭瓶,上了轎子,轎子被轎夫擡著走了壹刻鐘後,她穩了穩心神,伸手在轎內的軟墊下壹摸,竟取出來了壹個紅綢子包裹的贗品“祭瓶”。
小德張在贗品“祭瓶”旁邊,還寫了壹張紙條,看罷紙條,隆裕對小德張的“忠心”也是暗自感動。
隆裕的轎子裏放著幾個燒炭的手爐,故此,轎子裏的溫度不低,祭瓶裏的食品在這樣的溫度之中,又被隆裕抱在懷裏,不用兩天,瓶子裏的食品壹定會發餿變臭,讓人聞之欲嘔。
前幾天,小德張派人在轎子底下弄了壹個通風暗格,裝著食品的祭瓶可以被放進暗格裏,11月的低溫,能保證瓶內食品在幾天不壞,而隆裕皇後可以抱著贗品祭瓶裝裝樣子,只要人進到轎子裏,放下轎簾,她就可以或躺或臥,總之壹句話,壹個假祭瓶讓隆裕“解放”了!
雁過留痕人過留聲,留個評論在走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