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唐詩和宋詩的區別是什麽?

唐詩和宋詩的區別是什麽?

唐詩和宋詩的區別是:唐詩“主情”與宋詩“說理”。

不同的時代形成了不同的人,更創造了不同的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激情飛揚的是唐;“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落雪泥”平淡瘦勁的是宋。不同的氣象,映出不同的時代唐詩是詩人之詩,宋詩是學者之詩。這就是說,唐詩重在描繪形象、意象,通過形象、意象的描繪來表現情感思想,與此特點相聯系,唐詩意境鮮明、情寓於象,語言簡潔,表現含蓄而耐人尋味。例如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描寫的是瀑布本身的形象,為人們展示了瀑布的具體情形,從中透露出對廬山瀑布的喜愛之情。宋詩則側重於直接表現情感、思想,“象”的描繪是次要的。因此,宋詩往往多議論,語言也不像唐詩那樣簡潔凝煉,表現也不太含蓄。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唐詩“主情”與宋詩“說理”間絕然的差別,唐宋詩本壹脈相承。在詩歌中發議論始自唐代杜甫、韓愈;而好的宋詩,更是將理趣以生動形象的意象作情趣表達。宋人的可貴,正在於有因有革,這才創造出雙峰對峙的局面。王維的《酬張少府》“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詩人只是敘事寫景,松風山月、解帶彈琴,均可資以悟道。最後以不答作答,耐人尋味。理寓於景,意在言外,這是唐詩說理的特色。宋詩說理的特色,則可以照看黃庭堅的《次韻答斌老病起獨遊樂園二首》(之壹):“萬事同壹機,多慮即禪病。排悶有新詩,忘蹄出兔徑。蓮花出淤泥,可見嗔喜性。小立近幽香,心與晚色靜。”相對上壹首而言,二詩其實含義相同,但黃詩在寫法上較為曲折,說理更加透辟;只不過言盡句中,論到含蓄則有所不如了。在說理詩上唐、宋詩各有各的特色,寫景詩亦然。唐代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中軍置灑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此詩雖繁音促節,極盡描摹之能事,然爾款款道來,數次變換韻腳以作停頓,步驟合拍。 宋詩中例蘇軾的《百步洪》(長洪鬥落生跳波),效仿韓愈《送石處士序》中的比喻手法,壹氣呵成,使人應接不暇;且中間不換韻腳,大有直下之勢。詩的優美與文的流暢兼有,寫作技巧可說比岑詩有進步,但不免失之急迫,沒有唐詩的雍容之態。

唐代是詩發展的黃金時段,唐詩不僅數量上勝過宋詩,在素材上也多於宋詩,但能否可以說唐詩就勝於宋詩呢?答案是否定的,兩者各具特色。唐詩以韻勝,故渾雅,而貴蘊藉空靈;宋詩以意勝,故精能,而貴深折透辟。唐詩之美在情詞,故豐腴;宋詩之美,在氣骨,故瘦勁。唐詩如芍藥海棠,秾華繁采;宋詩如寒梅秋菊,幽韻冷香。唐詩如啖荔枝,壹顆入口,則甘芳盈頰;宋詩如食橄欖,初覺生澀,而回味雋永。譬如修園林,唐詩則如疊石鑿池,築亭辟館;宋詩如亭館之中,飾以綺疏雕欄,水石之側,指亦名卉奇葩。譬諸遊山水,唐詩則如高峰遠望,意氣浩然;宋詩則如曲澗尋幽,情境冷峭。唐詩之弊為膚廓平滑,宋詩之弊為生澀枯淡。雖唐詩之中,亦有下開宋派者;宋詩之中,亦有酷肖唐人者;然論其大較,固如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