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求 魯迅《自題小像》和《自嘲》的寫作背景 急!!!

求 魯迅《自題小像》和《自嘲》的寫作背景 急!!!

《自題小像》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1903年前後,這個時候是中國處於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人民生活異常痛苦的年代。自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閉關自守的局面被沖破之後,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日益顯露,不斷進行瘋狂的侵略。富有革命傳統的中國人民則不甘忍受淩辱和壓迫,英勇的抗擊八國聯軍,反對帝國主義侵略。

1901年,鬥爭進入到壹個新的階段,孫中山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運動蓬勃發展。這時革命黨人以日本東京為活動中心,大力宣傳推翻清朝建立民國的政治主張和革命思想,愛國的留日學生紛紛響應,出版報紙、雜誌、書籍,進行革命宣傳,號召人民決不做“清政府刀頭之餓鬼”,要充當“革命之驍將”。

作者魯迅在1902年懷著滿腔愛國熱忱到日本。他壹到日本,就積極投入到這壹反清愛國革命活動。1903年,他在《浙江潮》上發表了《斯巴達之魂》歌頌斯巴達人以生命和鮮血抗擊侵略者。

借以抨擊清朝統治者的喪權辱國,喚醒中國人民起來鬥爭,並毅然剪掉象征封建傳統和種族壓迫的辮子,在壹張剪掉辮子的照片背面題寫了這首詩送與好友許壽裳,以表達自己為國捐軀、矢誌不移的決心。

《自嘲》寫作背景: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魯迅在北京時,曾被北洋軍閥政府免職通緝,受到壹些文人的攻擊和陷害。三十年代初期魯迅在上海,又遭受當時國民黨統治者的種種威脅和迫害。當時國民黨統治者壹面禁止書報,封閉書店,頒布惡出版法,通緝著作家,壹面將左翼作家逮捕、拘禁,秘密處以死刑。

作者魯迅的處境十分險惡。據《魯迅日記》記載,壹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郁達夫同王映霞於聚豐園宴請作者魯迅,魯迅結合7日前的談話有感而作,當時同席的還有柳亞子夫婦。

擴展資料:

魯迅的創作生涯裏也創作過許多優秀的詩歌。雖然總體數量並不是很大,但其藝術特點有著很多為人稱道、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郭沫若曾評價道:“魯迅先生無心作詩,偶有所作,每臻絕唱。或則犀角燭怪,或則肝膽照人。”

魯迅的詩歌,在古體詩創作方面表現的尤為突出,這些詩歌不僅內容豐富、朗朗上口,更有很高的藝術美感及思想特色,是革命豐富情感、完美藝術特質的良好的結合體。魯迅古體詩歌的藝術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其壹,個性鮮明,形象真實。在魯迅的古體詩歌中,讀者常常能夠通過他所描述的種種自然景物或是壹些具體的人物真切的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這些景物範圍極廣,蘊意很深,比如說“千林”、“鷺影”、“黃羊”等。而人物則有“挈婦”、“慈母”、“丈夫”、“英雄”等。有時,作者還常常以自畫像的形式經自己作為詩中的主體,直白的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以開闊的胸襟讓世人認識到自己所要批判和歌頌的主題。

百度百科-自題小像

百度百科-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