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
從這天的早晨起,暑氣消去,秋風陣陣而起。天闊雲高夏色已收,樹木在風中作響,是秋天的聲音。
出處:
詩出自唐代詩人劉言史的《立秋》
《立秋》唐 · 劉言史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詞語釋義:
茲晨:這個清晨。或者現在的清晨。
流火:七月流火,暑去秋來的意思。戒流火,應指同義。
商飆:秋風的意思。
這幾句詩是描寫立秋時節的特征:暑氣消褪,秋風乍起,天高雲淡,樹葉飄落。
擴展資料
秋是秋季開始的節氣。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立秋壹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壹次雨涼快壹次,因而有“壹場秋雨壹場寒”的說法。東漢崔 《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颼颼;夜立秋,熱到頭。”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裏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壹到,太史官便高聲報奏。奏畢,梧桐應聲落下壹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