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將進酒的歷史背景和作者簡介

將進酒的歷史背景和作者簡介

 《將進酒》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寫的壹首詩。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將進酒的歷史背景和作者簡介,相信這些文字對妳會有所幫助的。

?

將進酒的歷史背景:

 作為我國詩歌史上的鼎盛時期,唐詩以其完美的藝術風格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唐詩的繁榮是以封建經濟的發展和商業都市的興起作為基礎的,同時,也離不開唐代詩人批判的繼承 文化 遺產,推陳出新的結果。

 酒?是壹種文化,它從產生之處就與中國古代詩人似乎結上了不解之緣。而在這壹點上唐朝顯得又是那樣突出,他們或仗酒力助發豪興,舉杯而靈感紛來;或借酒來排遣愁緒,飲酣而筆底奔騰,妙筆生花。無數名句佳篇與灩灩美酒相互輝映。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在《不見》還用?敏捷詩千首,飄零酒壹杯?來概括他的壹生。現在就讓我們來欣賞李白的壹首勸酒詩《將進酒》。

 在我們感受盛唐詩歌文化的同時,不妨讓我們透過詩歌去探究它的歷史背景。

 《將進酒》是漢樂府曲名,意即?勸酒歌?,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將,請、願之意,《詩經?衛風?氓》中有?將子無怒?句。這個?將?與詩句?呼兒將出換美酒?的?將?音義不同。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卻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在壹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容,這是值得重視的。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飲畢竟是壹種消極行為,但這是他的傲世態度和豪放不羈的個性所使然,是無法改變的。杜甫在結識他之初就看出了這壹點,曾試圖說服他,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贈李白》)杜甫這個批評是正確的,但我們也不可忽視李白的飲酒詩中仍包含著積極的內容。這也是我為什麽要著把這首詩提出來寫的原因.

 這首詩,初讀壹兩遍,會覺得它豪氣十足,的確是這樣,從剛開始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詩人似乎壹下子就把我們帶到洶湧澎湃的黃河岸邊,觀賞那水從天上來,百川東到海的壯觀景面,而在全文當中?鬥酒十千?壹飲三百杯?等等誇張手法的運用,更是賦予這首詩以震撼古今的氣勢與力量.但當我們弄清詩人感情發展的脈絡以後,就會看出詩人的憤激之情是占主導地位的。確切地說,豪放只是它的外殼,而內核則是憤激。

 觀及大唐盛世,作者不由得對未來產生充滿無限的信心。待到酒宴開始,詩人舉杯勸飲,他的感情突然由歡樂轉為憤激,這是因為他要借此把長期郁積在胸的不平之氣壹齊宣泄出來。他鄙棄那結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集團,因而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他憎恨這些人的黑暗卑汙行徑,因而說?但願長醉不復醒?壹這兩句詩可以說集中地表現了他自離開長安至今的憤激之情。但這又不僅是為了壹己遭遇,他還想到了?古來聖賢?(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壹類人,也有屈原、賈生壹類人),他們有經天緯地的才能而不為統治者所用。詩人說他們?古來聖賢皆寂寞?,是並不是否定他們!這是為他們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贊揚曹植的豪華酒宴,其實是為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嘆惋,兼以自況。這就加深了詩人的憤激之情,為結尾說的?萬古愁?埋下了伏筆。

 李白是壹個很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人,?安世濟民?、?功成身退?是他壹生的願望。天寶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經fans玉真公主的推薦,被唐玄宗征召進京。他興高采烈地來到了長安,認為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時機已經到來。但到了長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個侍禦閑職,不能施展政治才幹。當時的最高封建統治集團昏庸腐敗,李白?糞土王侯?不甘趨炎附勢,招致了權貴的讒毀,不到三年唐玄宗以?賜金還鄉?為名,把他趕出了長安。冷酷的現實粉碎了他不切實際的幻想。李白在極度悲憤惆悵的心情下,離開了京城,重新繼續他的漫遊生活。天寶四年秋,他離家南下準備再遊吳越時寫下這首詩留贈給友人,借以排遺內心的悲憤,表現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對世俗權貴的蔑視,對理想世界的追求。

 李唐帝國雖然前有?貞觀盛世?,?開元之治?的光環籠罩著,但是在它繁榮的外表之下已經孕育著失敗的危機,壹個從此不上朝的君王,再加上壹個楊氏外戚專權,李林輔宦官當政,李白他縱有不世奇才又有何用?

 我們現在去看李白,無疑,他是不幸的。但是,與他的摯友杜甫相比,他又是幸運的。

 當我們看過飽經顛沛流離之苦的杜甫,感受到他的那份?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憤激之情之後,也許我們對這句話就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將進酒的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漢族,祖籍隴西成紀。生於碎葉城(當時屬安西都護府),後遷居四川。天寶初,入長安,薦於唐玄宗,待詔翰林。後漫遊江湖間,永王李璘聘為幕僚。璘起兵,事敗,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貴州省)。中途遇赦,至當塗依李陽冰,未幾卒。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

 李白所作詞,宋人已有 傳說 (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證以崔令欽《教坊記》及今所傳敦煌卷子,唐開元間已有詞調。然今傳篇章是否果出於太白,甚難斷定。今仍錄《菩薩蠻》、《憶秦娥》各壹首。李白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詩歌總體風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範圍很廣泛,除儒家經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並?好劍術?(《與韓荊州書》)。他很早就相信當時流行的道教,喜歡隱居山林,求仙學道;同時又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自稱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壹?(《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壹方面要做超脫塵俗的隱士神仙,壹方面要做君主的輔弼大臣,這就形成了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但積極入世、關心國家,是其壹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構成他作品進步內容的思想基礎。李白青少年時期在蜀地所寫詩歌,留存很少,但像《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顯示出突出的才華。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為被滅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說缺乏佐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三年(756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連,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寫下《早發白帝城》。晚年漂泊東南壹帶,投奔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說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發疾病而死(見皮日休《李翰林詩》)。也有說是單純的喝酒猝死(見《舊唐書》)。也有說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這種說法古已有之且廣為流傳。

 第壹種說法:那是李白七歲時,父親要給兒子起個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親就酷愛讀書,他們要培養兒子做個高雅脫俗的人。

 父親平時喜歡教孩子看書作詩,父親在醞釀起名之時,同母親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時考考兒子作詩的能力。父親看著春日院落中蔥翠樹木,似錦繁花,開口吟詩道:?春國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母親接著道:?火燒葉林紅霞落?。

 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詩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後壹句,希望自己接續下去。他走到正在盛開的李樹花前,稍稍想了壹下說:?李花怒放壹樹白?。

 ?白不正說出了李花的聖潔高雅嗎?父親靈機壹動,決定把妙句的頭尾?李?白?二字選作孩子的名字,便為七歲的兒子取名為?李白?。

 第二種說法:李陽冰的《草堂集》序中說:?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範傳正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中寫道:?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李)枝以復姓,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鹹取所象?。

 從以上文獻中我們不難看出,李白的姓名是李白的父親回到蜀中先給自己恢復了李姓後才給後來出世的李白取的名字,李母夢到太白金星後於是有了身孕,在陣痛難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據這壹夢境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