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1]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壹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幹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頒獎詞:
1、妳壹步壹回首,定格為少陵野老,永遠的悲戚,國憂民憂,被妳抑揚頓挫成壹篇篇史詩。記錄下了唐朝由盛至衰和壓在最低層百姓的呻吟,妳的每壹個字都影響著後代,成為無價的文化瑰寶,詩聖是閃耀於妳身上最美的光環。
2,、 “車轔轔,馬蕭蕭”之中,我看見了瘦骨嶙峋的杜甫。他可以不顧自己常年多病,可以忘記自己“艱難苦恨繁霜鬢”,可以忘記自己“飄飄何所以?天地壹沙鷗。”堅韌善良的杜甫沒有顧憐自哀,他念念不忘的仍然是百姓,自己蜷縮在茅屋,卻感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可謂字字血,聲聲淚。縱然只有壹身疾病,壹葉孤舟,杜甫熾熱的胸懷裏綿亙著的依然是萬裏江山,滿載著的依然是家國之悲。
“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詩聖”杜甫漂泊壹生,卻憂民壹世,壹腔憂國憂民的熱血在青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壹筆。
3、 十載長安的屈辱和心酸,飽嘗“感時花漸淚”的心傷,戰亂貧困病老積澱的壹生,有如蒼老堅毅的西南高山,厚重的底蘊承載千年華章。即便楊花落盡,仍舊鍥而不舍,“戎馬關山北”如妳,“永夜月同孤”如妳。“沈郁者,意也,頓挫者,法也”,沈郁頓挫即是妳的基調,厚德載天即是妳的涵蘊。
妳的人生是壹個傳奇,妳的名字亦是壹個傳奇!—“詩聖”杜甫。
4、 翻越那崇山峻嶺,渡過那洶流急湍,我壹直在找尋妳的腳步,也壹直在聆聽妳的聲音。
妳的腳步輕輕,只可見妳“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卻不曾聽到妳內心“戎馬關山北,憑軒泗流”的惆悵;
妳的腳步單單,只可望妳“片雲天***遠,永夜月同孤”;卻不曾知道妳胸中“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的壯誌;)
妳壹直在行走,人生的旅途總少不了“玉露雕傷楓樹林”的陪伴,也少不了“風急天高猿嘯哀”的悲涼。但妳總忘卻心頭“孤舟壹系故園心”的聲音。
我壹直在追求妳匆匆的腳步,卻從不知妳沈澱壹生的史實。
5、遊歷大好河山,看造化鐘神秀,嘆陰陽割昏曉。那時的妳,襲馬輕狂,漫遊生活。
年少輕狂,妳堅信會當淩絕頂的那壹天,壹覽眾山小。放鞭長笑,奔向自己的夢想。
幹戈相擊,狼煙遍地。悲耶娘妻子走相送,憫歸來頭白還戍邊。車轔轔,馬蕭蕭,妳憤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感恨之處花也落淚鳥驚心。為命運坎坷不平,為國局勢動蕩難寧。無盡煩惱化銀絲三千,糾糾纏纏,發雖落,情更長。
6、走過安史之亂,見證李唐的衰敗。他,壹代詩聖;他的詩,壹部史;他的心,壹種情。
不在乎官職的卑小,不在乎房屋的狹促。年少不舍為官夢,朝扣富門暮隨馬。心未冷,夢不滅,家國天下在心頭。
7、 秋風瑟瑟吹江水,臨登高臺長嘆息。憶回盛世多忠誌,只憐今昔貶至此。會當絕頂壹覽眾,大誌未抱奸人害。
他的浪漫抒寫在“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如夢境般如詩如畫的春色中,唯有知他,方知碧草黃鸝是他對天下安定的心願,他的現實,批判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無情的現狀中,唯有懂他,才知心中對百姓貧困卻無助的難過,他的淚,只灑在“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幽愁小路,唯有識他,才深知空有才華不能揮灑熱血於朝廷的悲憤。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有了靈魂的詩,有了杜甫靈魂的詩,怎能不泣鬼神,驚風雨!
8、妳是漫漫長路上的明燈,妳是悠悠詩壇中的豐碑。“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是妳對世態炎涼的批評,“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是妳博大的情懷,“感時花落淚,恨別鳥驚飛”是妳無盡的愁思,“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是妳對真理的堅持,“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是妳對權貴的不屑。處江湖之遠仍憂國憂民,為求庇天下寒士之廣廈妳受凍挨餓死亦足。妳用生命書寫歷史,妳用靈魂唱響凱歌。
9、妳,既見證了盛唐的繁榮,又見證了晚唐的衰落。作為壹位由盛轉衰而出現的詩人,妳既有“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的沖天豪情,又有“運移漢祚終難復,誌決身殲軍務勞”的哀怨嘆惋;妳既有“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的樂觀曠達,又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憂國憂民。妳是杜甫,妳的詩被冠以“詩史”,妳的人被冠以“詩聖”,現實的失意改不了妳的心懷天下,望妳在冥地問鼎蒼穹。
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