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作為壹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說課稿應該怎麽寫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1

  壹、設計意圖及教材分析:

 全球資源日益減少,環境保護也日顯緊迫,保護生態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而我們的孩子生活無憂,社會環保意識淡泊,經常做出亂摘花草,隨意攀登樹木等行為,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卻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不得不令我們幼教工作者產生重重的憂患。而《綱要》中也明確指出:教育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的環保意識。所以對幼兒進行認識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是壹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樹,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觸,但幼兒對樹的認識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兒進壹步去理解樹和人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植樹造林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益處。因此,對"樹"的深層次的探究已是壹個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為大班幼兒設計了壹堂社會環保課《植樹造林》。

  二、活動目標:

 基於這樣壹種教育思想,接下來我來說說為本次活動制訂的目標。幼兒教育的任何壹個目標都應該為幼兒的終生發展作準備,社會教育也不例外。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目標,分別對幼兒知識,情感,能力方面進行積極的引導。

 1、知道樹木是人類,動物的好朋友,了解綠化的好處,初步產生環保意識。

 2、遷移生活經驗,激發幼兒熱愛和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過看看,說說,聽聽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

 我把活動目標壹做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三、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是實現活動目標的載體。活動材料應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為了能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提供條件,我為活動作了以下準備。

 1、各種樹的照片,實物投影儀。

 2、多媒體課件和CD。(山洪爆發,沙塵暴來襲,小動物搬家)

 3、植樹工具,小樹苗若幹。

 4、知識準備:和家長壹起尋找關於"植樹造林"的資料。

  四、說教學法:

 在教學方法上我並沒有刻意選用什麽方法,正如壹位教育名家說的:幼兒是活生生的人,他們天天在變,日日在長,因此,無論用什麽方法,只要能促進幼兒的發展就是最佳的方法,雖說教無定法,但是較必有法,簡單的歸納壹下主要有以下幾種:

 壹、講解法

 活動開始部分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的在集體面前闡述自己的知識,能很好的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表現能力。實物投影儀的運用也更能形象直觀的幫助幼兒理解同伴的講解內容,能使幼兒更清楚觀察和交流,使幼兒產生學習的興趣。

 二、情景體驗法

 另外,我運用了CD和多媒體,讓幼兒從反面深刻地體驗到植樹造林讓人們受益非淺,迫壞自然生態環境必定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事實勝於雄辯",殘酷的現實情景再現,具有很大的說服力,是本次教學活動的壹個靚點。

 三、動手操作法

 在幼兒的思維達到最高潮時,讓幼兒親自動手種植小樹苗也是幼兒情感的壹種宣泄,為本次活動畫上了壹個圓滿的句號。

  五、教學流程

 本次活動我把它分成三個部分,但這三個部分卻是有機的聯系在壹起的,層層深入,環環相扣。

 (壹)活動開始部分

 1、活動前我將幼兒收集到照片,圖片把教室布置成壹個博覽會,壹開始由我帶領幼兒參觀並作簡單的講解,並提問:妳認識哪些樹是怎麽樣的它們長在哪裏目的在於在幼兒好奇心的驅動下儲存大量的感性表象,但又給幼兒留有余地,可以讓幼兒在自己的發展水平上,在不同層次上思考,同時幼兒在相互討論,相互交流中積累知識經驗,體現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2、介紹樹,幼兒觀察後請幼兒將自己認識的樹的圖片,照片拿過來放到實物投影儀上,請幼兒講解自己的知識,和同伴分享經驗,發展了幼兒的表闡述能力,提供給幼兒大膽表現的機會。其余幼兒在通過耐心傾聽同伴的講解直接獲取信息,在和同伴的知識碰撞的同時積累經驗。

 (二)第二部分,觀看CD和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的運用的優勢在於視聽結合,聲圖並茂,把教師難以講解說清,無法直接感知的,抽象難懂的知識,跨越時間,空間的界限生動的告訴幼兒,更聚說服力。幼兒從感知到理解,多媒體的運用恰倒好處,並自然合理地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突出重點。

 1、播放沙塵暴侵襲的片段,畫面中人們頭裹紗巾在風沙中艱難地行走,司機因看不清道路發生車禍,交通堵塞。

 2、播放山洪爆發,水土流失,家離失所的場面,同齡兒童因此失學。

 3、小動物搬家。

 通過觀看,幼兒在情感上引起了***鳴,加上教師適當的提問,更加有助於幼兒的知識經驗的匯總。"為什麽小動物會搬家""為什麽會山洪爆發"這些問題的巧妙安排都使幼兒想到因為沒有樹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三)討論

 抓住這壹思維我立即展開了下壹個環節的教學,發展幼兒的擴散性思維,遷移幼兒新獲得的知識經驗。壹個很關鍵的問題拋向幼兒:"妳認為植樹造林有什麽用呢"通過集體商討,小組討論,個別提問,教師巡回指導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的知識在這裏作壹個大匯總,也是對本次活動的檢查,在討論的同時發展了幼兒的交往能力和間接獲取信息的能力。然後教師以簡筆畫的形式快速的勾勒出幼兒的想法:防塵防沙,固土,凈化空氣,減少噪音,治理汙水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等。

 最後讓幼兒判斷壹組圖片:亂砍伐樹木,攀登樹木,在樹枝上懸掛物品,搖晃樹木,給小樹苗澆水,拔草,松土,為小樹苗加上防護攔等讓幼兒正確的判斷這些行為的真偽,發展幼兒判斷是非的能力。

  六、活動延伸:

 根據幼兒愛玩愛動的特點,我采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利用課後延伸時間帶領幼兒到園內的種植園地去植樹,借機還可以滲透3月12日是植樹節。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本次活動,此時,也真正的體現了教育的延續性,實效性,形成良好的社會主人翁意識,為幼兒的壹生發展作好了準備。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2

  壹、說教材:

 《倒黴的小白馬》是壹個非常精彩的故事,裏面的小白馬形象性格鮮明,故事性強,而且,故事中還有簡單的對話,生動的詞語,小朋友將會對這個教材非常感興趣,同時也非常適於讓幼兒表演,在本活動中,教師旨在培養幼兒的言語表現和非語言表現手段,如動作、語調、對話等,在寓教於樂中讓幼兒明白壹些淺顯的道理。

  二、說活動目標:

 1、情感態度維度,喜歡收集天氣信息,萌發觀察天氣的興趣。

 2、知識技能維度:傾聽故事,理解故事情節,感受小白馬的曲折經歷。

 3、能力維度:提高對天氣變化的初步判斷能力。

  三、說重難點:

 (壹)重點:

 1、明白故事的寓意,喜歡收集天氣信息

 2、能夠準確理解“火辣辣”、“紅彤彤”、“慢悠悠”的意思,並通過語言表現出來。

 (二)難點:

 對天氣變化的初步判斷能力四、說學法:

 1、運用談話法引導幼兒理解故事梗概;由於幼兒年齡小,經驗少,就通過以教師為主,幼兒為輔的談話,師幼進行談話、討論,達成***識完成教育目標。

 2、利用重復練法,加深幼兒對於故事的理解。

  四、說教法:

 1、情景表演法表演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這個活動讓幼兒分別飾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既能更好地達到活動目的,又能更好地激發出幼兒的豐富想象力,並幫助幼兒鞏固想象結果。

 2、講述法在活動中,教師為幼兒講述故事的梗概,在幼兒表演環節中,教師在壹旁講述臺詞,加深幼兒印象。

  五、說活動過程:

 (壹)、情景表演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導入活動。

 幼兒觀看小朋友準備的情景表演,小朋友秋遊遇到下雨,淋雨導致活動被迫中斷,掃了遊玩的興致,結尾時其中壹個小朋友說“今天真倒黴”,從而引入今天要學的故事。

 (二)、教師邊演示小木偶邊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教師結合教學掛圖,聲情並茂地講述故事,並提問小白馬遇到了什麽事?

 教師演示小木偶,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壹遍,並提出問題:

 1、小白馬打算去草地上玩,遇到了什麽倒黴事?為什麽?

 2、小白馬打算去看日出,遇到了什麽倒黴事?

 3、小白馬想去樹林裏散步,遇到了什麽倒黴事?為什麽?

 (三)、結合故事圖片,引導幼兒大方地表演故事。

 1、圖壹:小白馬在點了蠟燭的草坪上看到了滿天的星星。

 請小朋友表演小白馬看星星的樣子和它所說的話。

 2、圖二:小白馬被曬得口幹舌燥,在河邊和青蛙對話。

 請小朋友表演小白馬口幹舌燥的樣子和它與青蛙的對話。

 3、圖三:小白馬在滿天朝霞的早晨出發了。

 請小朋友表演小白馬觀察天氣時的樣子。集體或分組分角色練習對話。

 4、圖四:小白馬在山腳下淋了雨,在和小猴子對話請小朋友表演小白馬淋雨的樣子和它與小猴子的對話。

 5、圖五:小白馬觀察天上的太陽。

 請小朋友表演小白馬觀察天氣的樣子和它所說的話。

 6、圖六:小白馬被吹了風沙和它與小松鼠的對話。

 請小朋友表演小白馬被風沙吹了的樣子和它與小松鼠的'對話。

 (四)分組嘗試合作表演故事。

 (五)請某個隊展示表演,教師和小朋友集體評議,鼓勵幼兒以後表演地更好。

 (六)教師與幼兒討論獲得天氣的渠道。

 (七)活動自然結束。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3

  壹、說教材

 1、說教材數學活動《按物體的差異性排序》選自兒童之家出版社的數學潛能大班教材中的壹個排序活動,要求幼兒觀察物體的特征,排除第二特征的幹擾根據差異性進行排序。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按規律排序:家裏人的服裝可以大小排序、環境裝飾上的規律排序、物品包裝上的規律排序、……這些有規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帶來了美的感受。

 2、設計意圖找規律的教學內容其實從小班就開始學習了,但基本上都是兩個維度的有規律排序,而本次數學活動是三個維度的排序。大班年齡段的小朋友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現生活中存在壹些規律排序的現象,有時也在美術活動中表現這種美,可是小朋友還不善於發現它們到底有什麽規律,如何來表現這種規律。於是我選擇了這個活動設計成小朋友喜歡的探險情境,讓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去觀察、實踐、創造、體驗規律的秩序感與美感。

  二、說目標

 1、說目標。根據《綱要》精神並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我確立了如下認知目標:觀察物體的特征,排除第二特征的幹擾根據差異性進行排序。

 能力目標:學習發現物體的序列關系。

 情感目標: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秩序感,喜歡並樂於參與數學活動。

 2、教學目標分析

 找規律的內容其實從小班就開始學習了。大班的孩子已經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喜歡對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善於找出事物的細微差別。但在物體出現第二特征時,欠缺對同類特征的事物歸類、排序的能力。此外,對於兩兩物體特征的分類,大班的孩子基本上是很容易就可以達到的,稍加梳理就可以完成教學目標。因此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對教材要求的了解,擬定了這節課的活動目標。

 3、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我認為本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排除第第二特征的幹擾,懂得發現物體量的差異性,如;由多到少,由粗到細,由高到矮,由大到小,由長到短的規律特征進行排序。而教學難點是讓幼兒自己發現學具中的差異性規律進行排序,並進行創意建溝。

  三、說教學準備:

 課件、地墊20個、數字1-10兩套、各類特征的學具20套、工作毯20塊、照相機。

  四、說教法和學法

 大班幼兒具有壹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準備。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本節課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學法:

 1、情景引入法:

 課堂通過“探險”的情境,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活動中通過給智慧大門鑲嵌寶石以及給迷宮修路這兩個環節,引導幼兒發現物體差異性的規律,建構知識系統。

 2、遊戲法幼兒在初步了解排序規律後,通過1-10數字兩種不同的排序遊戲,讓幼兒在活動的同時再壹次感知數字的差異性排序規律。

 3、自主探索法:

 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提供多方位的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物體差異性排序的規律。

  五、說教學流程

 整體思路意圖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的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壹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

 首先我根據學習內容,把活動內容融入故事情境,本節課教學內容是在幼兒學習按規律排序的基礎上展開的教學。整節課教學設計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情境為主線、活動為中心”的原則,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音樂谷”“智慧大門鑲寶石”“走迷宮”“智慧果排隊”“自主操作”等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使幼兒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幼兒的積極性、主體性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故事情境中設計了以下個主要的教學程序。(教學過程)

 1、以“去探險”情境引入,在“魔法手號變變變”的歌曲中,初步感受音的高低,手位的高低。此時歌曲導入即使活躍課堂氣氛,也是課堂教學內容的開啟。

 2、設計“給智慧大門鑲寶石”的活動,是作為主導作用的老師和主體地位的學生,雙邊互動的壹個教學過程。大班孩子對於兩兩物體的物體特征都能清楚表述,當出現第二特征幹擾時就不能準確的尋找到序的規律。這時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顏色種類數量形狀都不同的寶石,並采取依照幼兒已有知識經驗,讓幼兒在不經意中,把已有的經驗加以梳理形成新的知識點。這壹環節是在學生已有基礎上的提高。

 3、設計“修路走迷宮”的環節,是把孩子視覺感受的差異排序規律的經驗,通過整理鋪路材料讓孩子自己探索尋找的過程,直觀感受物體的差異性,並利用物體的差異性進行建構遊戲擺迷宮、走迷宮,讓幼兒在遊戲中感受到尋找差異規律的樂趣。

 4、設計“尋找智慧果,給數字寶寶排隊”的遊戲,是在充分利用修路的材料的同時,讓孩子感知他們很熟悉的數字寶寶。從大到小和從小到大的排列關系,也是壹個遞增或遞減的差異性排序。

 5、設計自主操作過程,目的在於給幼兒提供不同種類的學具,讓幼兒發現其中的規律,並按規律建構出各種圖案。讓幼兒能夠大膽地說出自己建構的圖案是按什麽規律擺放的。通過操作,幼兒對學具差異性排序有了認識,培養了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兒的思維,內化了所學的知識,還會培養了幼兒創新的能力。“蒙氏”中就有:我聽到了,就會忘記;我看到了,就學會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從這段話不難理解,操作是多麽的至關重要。

  六、教學反思:

 經過周密嚴謹的教學活動的制定,我的這次活動比較圓滿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但仍存在壹些遺憾:

 我的活動材料準備的很豐富,孩子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目標都已達到。但由於沒有啟發到位,孩子們沒有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如果幼兒學會用數學的語言清楚的表達,這樣便於教師知道每壹位幼兒對數學領域的學習情況,能關註到個體,不至於“拔苗助長”。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4

 各位老師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活動《春天》。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說說這節活動。

  第壹個方面,說教材

 教材分析:《春天》這篇是個運用了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把春天的景物寫活了,讓小朋友在學習這篇詩歌的同時感受到了春天特有的氣息。他把春天比喻成了彩色的書,會笑的書,會唱的書,通過壹段段的描述給小朋友看春天為什麽是彩色的,會笑的和會唱的。詩歌語句生動活潑,符合大班的年齡特點。

 學情分析:打扮小朋友抽象邏輯思維正在發展,這篇詩歌則采用了壹系列的修辭手法來告知小朋友。讓小朋友在腦海中獲得概念,再體驗到了詩歌中的情感,鮮活得把壹幅幅美麗的畫面展現在小朋友面前。

  第二方面,說目標

 《綱要》指出要讓小朋友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是指體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方式表達出來。所以我從技能,知識,情感三方面來提出以下目標。

 1.學習詩歌朗誦,並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技能)

 2.初步感知詩歌,掌握詩歌中的修辭手法。(知識)

 3.通過詩歌的學習,升華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情感)

 其中重點是:學習詩歌朗誦,並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難點是初步感知詩歌,掌握詩歌中的修辭手法。

  第三個方面,說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事先畫好的三本書封面上畫好標記,彩色筆,關於散文內容的圖片

 2.精神準備:陪小朋友看過春天的景色

 3.教學方法:在這裏我將用到提問法,畫圖法,視聽講結合法來進行以下活動。

  第四個方面:說活動過程

 1.引出春天的話題(采用提問法來引起小朋友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現在是什麽季節呀?”

 (春天)

 師:“小朋友們在春天裏看到了什麽?”

 師:“妳們覺得春天是什麽樣的呀?”

 (小朋友講壹些在春天講過的東西,如花、小鳥、嫩芽等,再講春天對於自己的感受)

 師:“妳們覺得春天像什麽呀?”

 (小朋友抒發自己的想象,講自己覺得春天像什麽如花布等)

 2.引出詩歌(這部分采用視聽講結合法)

 師:“老師這裏有壹篇好聽的詩歌名叫《春天》,它覺得春天像壹樣東西,我們來看看它覺得春天像什麽?”

 (教師講壹遍詩歌)

 講完後提問

 師:“詩歌中說春天像什麽呀?”

 (像壹本書)

 師:“妳們聽到了春天像什麽羊的書呀?”

 (彩色的書,會笑的書,會唱的書)教師把三本書拿出來,不翻開。

 師:“我們再來聽壹下書中有些什麽東西?”(教師再次朗誦詩歌)

 小朋友講自己聽到的東西教師按照順序來將圖片貼到對應的書上。

 師:“小朋友們再想想看春天還有什麽東西是彩色的?”

 (還有綠的蓮葉,粉的蓮花,黃的菜花等)

 師:“小朋友們再想想看春天還有什麽東西會笑呀?”

 (小青蛙會笑,小燕子會笑)

 師:“小朋友們再想想看春天還有什麽東西會唱歌呀?”

 (春風會唱歌,小溪會唱歌)

 小朋友回答教師用彩色筆在書上面用簡筆畫畫上圖畫

 3.小朋友學習朗誦

 師:“現在老師和小朋友們壹起來朗誦這首好聽的詩歌。師:“

 (教師放慢朗誦的速度讓小朋友能跟上速度)

 小朋友自己看著圖片朗誦

 師:“現在老師不讀了,請小朋友們自己看著書把它朗誦出來。”

 教師幫小朋友翻書,小朋友看著書朗誦。

 (全班朗誦完後可以叫幾個小朋友上來朗誦)

 4.最後:師:“我們大家可以去外面找找看在春天還有什麽東西我們沒發現師。”

 第五個方面,說課後延伸

 可以講詩歌朗誦給爸爸媽媽聽

 將書放在圖書角供課後翻閱。

 以上就是我對這篇詩歌的理解和做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