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千裏水雲間,釣艇如萍去復還。
樓上北風斜卷席,湖中西日倒銜山。
懷沙有恨騷人往,鼓瑟無聲帝子閑。
何事黃昏尚凝睇,數行煙樹接荊蠻。
---作者崔玨,不算無名詩人,全唐詩中有他壹卷作品。只是唐代優秀詩人太多了,他實在太不起眼。但就這首來說,水平是不錯的。首聯從大境著筆,先開闊眼界;中間兩聯再寫近景,很是工整;最後壹聯已經略微有點點“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意境。他只是個普通進士,小小壹個縣令,此詩卻坡有大家風範。
第二首〈嶽陽樓〉
倚樓高望極,輾轉念前途。
晚葉紅殘楚,秋江碧入吳。
雲中來雁急,天末去帆孤。
明月誰同我,悠悠上帝都。
---作者江為,南唐詩人。江為可不是什麽無名之輩,在當時,他是挺有名氣的大才子。他曾題詩於廬山白鹿寺,後來為李後主見到,後主極其贊賞。江為也因此自命不凡,輕狂放蕩,以為取功名易如反掌。不料他總被南唐官吏刁難,壹氣之下想叛投吳越,不想事泄,獲罪處斬,可見其人很是有些恃才放曠的。這首〈嶽陽樓〉寫得清逸脫俗,與那些大家相比,也是不稍遜色的。
第三首〈重修嶽陽樓寫懷〉
遍歷江山只此樓,名傳自古今又修。
卻觀湘水浮新景,重對君山記舊遊。
風月依然如故友,軒窗今復冠南州。
遠追張相滕侯跡,幸躡前規壯勝遊。
---作者鄭明瞻,宋神宗元豐年間知嶽州軍。這首詩很普通,藝術性壹點也不高,只比現在的多數網絡律詩好壹些。但是,考慮到作者只是壹個小小的地方武官,畢竟不是靠讀書為生的文人。而且詩中表現的對前賢的景仰之情以及謙遜得大氣也不敢出的謙恭態度,這首詩還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歷史上的專職武官而又有文名者本就極少,以這篇作品而言,這位仁兄顯然還是在律詩上下過些苦功夫的。至於他究竟是因為自己愛好、抑或是因為在宋代“文官為正武官為副”的政策下為了討好上司而攻讀過幾天,那就不得而知了。
第四首〈嶽陽樓〉
八月書空雁字聯,嶽陽樓上俯晴川。
水聲軒帝鈞天樂,山色玉皇香案煙。
大舶駕風來島外,孤雲銜日落岑邊。
東南無此登臨地,遣我飄飄意欲仙。
---作者劉仙倫,宋代詩人,與劉過合稱廬陵二士,頗為有名。此詩壹改宋詩清瘦的特點,倒是很象唐人之作,倘若偽托為王維杜甫岑參等人之作,未必就不能瞞人耳目。
第五首〈嶽陽樓〉
後樂先憂記飽觀,茲樓今始得憑欄。
吐吞九水波濤闊,出納三光境界寬。
黃帝樂聲喧廣漠,湘君鬟影浸晴瀾。
江山何獨助張說,收拾清暉上筆端。
作者王十朋,宋代詩人。南宋紹興年間狀元、抗金派名臣。他壹直在家鄉樂清講學,直到秦檜死後才去應試,可見其抗金思想之堅決。此詩也頗有唐人遺風,頸頜兩聯有大氣之感。
第六首〈道經巴陵登嶽陽樓用孟襄陽韻〉
送客洞庭西,龍堆兩青青。
陳殿出空明,吳城連蒼莽。
春隨湖色深,風將潮聲長。
楊柳讀書堂,芙蓉采菱槳。
懷人故未休,望望欲成往。
---作者楊維楨,元末紹興詩人。出仕元朝,朱元璋安車征召他修〈禮樂書〉,不受官,百日而歸。這首作品寫得清新秀麗,“春隨湖色深,風將潮聲長。”以及“楊柳讀書堂,芙蓉采菱槳”兩聯更是大為不俗,依稀可見宋代江湖派以及永嘉四靈的風采,可見環境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江湖派和永嘉四靈大都是浙江人,在杭州溫州這壹帶活動。
--------------------------------------------------------------------
第七首〈嶽陽樓〉
洞庭木葉風颼颼,雪浪萬頃飛白鷗。
氣浸中天日月濕,影搖大地山河浮。
數聲裂玉洞賓魄,壹點殘黛湘娥愁。
安得天瓢酌仙酒,跨鯨直上扶桑洲。
----作者陳孚,宋末臺州人,避戰亂出家為僧,元世祖時獻〈大壹統賦〉得官。在民族仇恨最為尖銳的時候賣身媚敵投靠外族,可見此人人品實在糟糕。估計同時代的謝柞得等人是恥於提起此人的。但就詩而論,這首作品可說相當不錯。氣勢宏大不遜李杜,用典自然貼切,即便放在唐詩中,也可算得上品。“氣浸中天日月濕,影搖大地山河浮。”壹聯,頗有老杜“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的風采,只是比不了老杜那種厚重感。但整首詩的氣魄卻可說直追李白了。
很明顯,作者受李杜的影響是很大的(其實後世詩人又有幾個不受唐代傑出詩人的影響呢?)。頸聯頜聯相比之下有點老杜的厚重沈穩感,首聯和尾聯卻是學足了李白的浪漫奔放誇張輕狂,顯然他應該是個很有藝術天賦的人,獻賦而得官者,當然文采要出眾,只是相比之下,司馬相如在漢之盛世獻賦得官,縱然於國於民無甚好處,也是無害。這位仁兄卻脫不了賣國求榮的聲名了。當然這只是我就實際情況而言才這樣說,如果按照我個人意見,倒不會因此而貶低他。“秦失其鹿,天下***逐之”,壹朝失道,必然會有新朝起而代之,憑什麽壹定要忠於腐朽的舊朝代呢?只是當時民族仇恨正是最尖銳的時候,他這樣做難免為世人所詬病,換了我是他,也許我還是做不出來的。非不為也,是不敢也。
------------------------------------------------------------------------
第八首〈登嶽陽樓〉
獨立煙波萬頃間,心知勝景隔塵寰。
天當盡頭疑無地,水到中心卻有山。
孤棹風雲來遠域,層樓鼓角壯雄關。
諸侯事業如今古,不見仙人跨鶴還。
---作者黎淳,明代詩人,湖南華容人,狀元出身。到底是狀元,寫得很有大家風範。只是頜聯逃脫不了抄襲許棠“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的嫌疑,要知道人家許棠就靠這兩句出名啊!“許洞庭”的稱號就是這樣的。這首詩頸聯寫得雄渾豪壯,尾聯則暗藏壹絲懷古傷今之情,含而不露,那才象狀元手筆。
---------------------------------------------
第九首〈登嶽陽樓〉
突兀高樓正倚城,洞庭春水坐來生。
三江到海風濤壯,萬水浮空島嶼輕。
吳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廟古人情。
中流或有蛟龍窟,臥聽君山笛裏聲。
---作者李東陽,明代著名詩人,茶陵詩派的開創者,絕不是籍籍無名之輩。到底是壹派宗師,此詩做得工穩之極,引典也自然。頜頸兩聯對仗極為工整,頸聯化用杜甫“吳楚天下坼,乾坤日夜浮”以及範仲淹“居廊廟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尾聯則引用了〈柳毅傳〉以及呂洞賓的傳說,借以暗示出自己壹種超然於世的思想。其實,這實際上大都是文人的壹種空談作風而已,這些文人,有幾分文才就開始自命不凡目空壹切,以經天緯地安邦定國之才自詡,實際上,文才和實幹之才治國之才是不相幹的。就以詩而論,這首詩雖然意境氣勢遣詞構句都算上佳,但是有什麽深刻的思想呢?沒有思想的作品,拋開藝術性不談,也就沒什麽實際的意義了。
-----------------------------
第十首〈巴陵〉
巴陵城西湖上樓,樓前波影涵清秋。
數點征帆天際落,不知誰是五湖舟。
---作者乃是明代大名鼎鼎的唐寅。剛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我就覺得更有種水墨畫的意象味道,壹看作者居然是大大有名的唐伯虎。他雖然號稱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但實際上,江南四大才子的書畫遠比他們的詩文更有成就。藝術是相通的,唐寅畢竟更擅長作畫,腹構此詩之時,想必心頭浮現的恐怕應該先是畫景吧?此詩的清淡內蘊,和傳統山水畫的風格也是壹脈相承的。
---------------------------
第十壹首〈嶽陽樓〉
湖邊樓閣欲淩空,春日登臨有客同。
漫說滕王遙擬勝,回看黃鶴近爭雄。
壹聲鐵笛風簾外,幾葉漁舟煙渚中。
巨浪洪濤撼天地,屹然砥柱是誰功。
---作者毛伯溫,吉安人,明代詩人。宦海中幾度沈浮,想必感受頗深,所以尾聯中暗含自詡之意。此詩由事入景(春日陪客人遊嶽陽樓,談談對江南三大名樓的比較,看看風景。),再由景引出主題思想(鐵笛煙渚-巨浪洪濤-砥柱是誰功。),層層遞進而承接婉轉自然,構思很是老練,對仗也很工穩。
--------------------------
第十二首〈嶽陽樓〉
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
誰為天下士,飲酒樓上頭。
---作者魏允貞,明代河南人,萬歷時官至吏部尚書。舊體詩和近體詩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因為字數本來就很少,表達內容自然受限制,所以通常盡量不使用重復的字詞。崔顥七律〈黃鶴樓詩〉連用了幾個“黃鶴”都被後人稱為大膽,這首詩更是過之而無不及,人家七律好歹有五十六個字,他這五言絕句才二十個字就用了三個“天下”,而且和崔詩壹樣破壞了格律。但是,形式畢竟是為內容服務的,形式不可能高於內容。如果妳覺得自己的內容確有高明之處,打破壹下形式又有何妨呢?作者顯然就是抱定了這樣的想法來寫的。最簡單直接地誇完洞庭之水嶽陽之樓,然後就最簡單直接地誇自己,根本不和妳玩含蓄內斂那壹套。這位魏大人若不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徒就壹定是個直率的性情中人,單就詩而言,這個“簡單直接”很有創意,這份豪情還是很不錯的。
-----------------------
第十三首〈嶽陽樓〉
傑閣出城墉,驚濤日夜舂。
地吞八百裏,雲浸兩三峰。
已極登臨目,真開浩蕩胸。
不因承簡命,那便壯遊逢。
---作者錢大昕,清代著名詩人。不愧是頗有文名之人,除了尾聯,前三聯我都覺得寫得很好,大氣開闊,有老杜風範。其實嶽陽樓就三層,高不過十來米,但他這頸聯“已極登臨目,真開浩蕩胸”直寫得我感覺象是杜甫“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了。尾聯莫名其妙去拍皇帝的馬屁幹什麽?有點點倒胃口。乾隆身邊帳下,凈多這等文人。
-----------------------------
第十四首〈登嶽陽樓〉
水落湖光似鏡平,倦遊人過嶽陽城。
愧無憂樂關斯世,擬學神仙了此身。
壯氣漫吞雲夢澤,微才敢附杜陵名。
湘靈鼓瑟何心聽,或許相逢老樹精。
---作者趙翼,清代與袁枚齊名的著名詩人。不過他這詩實在寫得不怎麽樣了,頜聯最好,對仗工整,意思也好。頸聯未必口氣太大了點,憑他的成就,唐代信手拈壹個詩人出來都不比他差的,居然要和杜甫相提並論,的確輕狂自大了點。
------------------------
第十五首〈嶽陽樓〉
君山好落日,留在半湖秋。
但見水無際,不知身倚樓。
十年三渡雁,千裏壹沙鷗。
正好乘風去,真成汗漫遊。
---作者何紹基,清道光年間進士,著名書法家。當代國學大師汪曾祺曾經稱之為“那個到處寫字的道州何紹基”,因為這位仁兄和乾隆帝壹樣,喜好在各地的名樓傑閣上題詩寫聯,江南三大名樓上都有他親筆寫的對聯。憑心而論,書法是不錯的,比乾隆強多了。聯卻壹般,恐還稍遜乾隆三分。就這首詩而言,也算不錯了,中規中矩的,頜頸兩聯也還可圈可點,特別是“十年三渡雁,千裏壹沙鷗”壹聯,不著痕跡而令人感慨良多,壹吟三嘆,意蘊深遠,當是好句。這也是我讀過的他的唯壹壹首作品了。
---------------------
第十六首〈登嶽陽樓〉
萬頃春聲卷浪花,孤舟晚泊天之涯。
嶽陽樓頭無事做,洞庭水試君山茶。
---作者王文治,清人,生平不詳。單以此詩而論,頗有些“清淡風流”的格調,後兩句有點趙師秀“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的韻味。
-------------------------
第十七首〈嶽陽樓〉
湖山與我最多情,每到登臨眼獨明。
駭浪飛花衡嶽雨,孤雲落日鼎州晴。
高吟適有潛魚躍,靜坐如聞奏樂聲。
堪惜忠魂無處奠,卻教羽客踞華楹。
---作者陳玉桓,清代巴陵(今嶽陽)縣令。此詩前三聯平淡無奇,就頸聯還勉強算是不錯,並無出彩之處,但尾聯卻蘊涵了豐富的思想性和獨特見解,使得整首詩立刻就提升到了另外壹個高度。嶽陽樓第三層供奉著呂洞賓,他主張應該供奉屈原,汪曾祺在有篇文章中就提到他很贊同這個主張的。可見詩詞文章,最重要不是形式的工巧,而是要言之有物才能取得***鳴。
------------------------
第十八首〈過洞庭湖〉
驚波常不定,半日鬢堪斑。
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
鳥高恒畏墜,帆遠卻如閑。
漁父閑相引,時歌浩渺間。
---關於嶽陽樓的詩歌,這是我選的最後壹首。作者許棠,〈全唐詩〉收有其作品。他以此詩成名,當時號稱“許洞庭”。這首詩包括他的介紹和評論都是我直接從網上搜來的。
許棠以此詩名於世,其極寫八百裏洞庭之浩渺汪洋,端的如無聲畫卷。頷聯“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既切洞庭君山之境,又頗含哲理,故為時人所激賞,計有功《唐詩紀事》謂此二句“人以題扇”。孫光憲《北夢瑣言》謂“前輩許棠《過洞庭詩》,最為首出,爾後無繼斯作”,似為過譽,較之孟襄陽“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杜少陵“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尚有壹間之隔。然棠卻以此知名,至有“許洞庭”之號(見潘德輿《養壹齋詩話》),是矮中拔高者也。
-----------------------------------------
以下開始就是詞了。
第十九首《臨江仙》
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帝子有靈能鼓瑟,淒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芷動芳聲。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作者滕子京,名宗諒,和範仲淹是同榜進士、好友。其實個人以為,滕子京的詩文水平是不錯的,可惜他的《嶽陽樓詩集序》太長,加之畢竟不能出範文之右,所以我就不打出來了。那篇散文其實算很不錯的。這首詞也寫得清麗脫俗,麻煩的是,總***才十句的詞,他居然直接借用了四句!上闕“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是借孟浩然的,下闕“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是借錢起的,好象是逃不了抄襲嫌疑,汪曾祺取笑他“未免過於省事”。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四句前人名句嵌在這裏很自然,渾然天成,無絲毫斧鑿牽強之感,這也應該算是高明的藝術創作了。其實拋開功利聲名之心的抄襲就不再有什麽貶義了,以滕公當時的學識和名氣地位,他不可能不知道這四句是名句,壹寫出來大家自然就會知道出自什麽地方,如果他自己心中先有愧,就不會敢於公諸於眾自取其辱了。可見他必然是胸懷坦蕩泰然處之任人評說的。
--------------------------
第二十首《賣花聲.題嶽陽樓》
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斂芳顏。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
醉袖撫危闌,天淡雲閑。何人此路得生還?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
---作者宋人張舜民,長安人。上下闕後兩句,把離情別意思鄉寫得淋漓盡致,“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著筆頗有獨到之處,旁人無意吟唱離別之曲而引發自己心中之傷痛,從側面著筆寫離情,比之直接正面描寫似乎要高了壹籌。
---------------------------------
第二十壹首《風蝶令》
裊裊秋風起,蕭蕭敗葉聲。嶽陽樓上聽哀箏,樓下淒涼江月為誰明?
霧雨沈雲夢,煙波渺洞庭,可憐無處問湘靈,只有無情江水繞孤城。
---作者宋代李祈,這首詞顯得過於淒婉,上闕壹連串“秋風”“敗葉”“哀箏”“淒涼江月為誰明”的意象渲染出十分淒婉的情感,不了解作者以及這首詞的背景,倒不清楚他是“為賦新辭強說愁”呢還是真的有感而發,但即便是如此,比之後主“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還是差著好大壹段距離。太多色彩強烈的遣詞用句,使得作品內涵失去了深度和內斂含蓄的美感。
作者在謀篇布局上顯然是精心設計過了的。上闕壹連串“秋風”“敗葉”“哀箏”“淒涼江月為誰明”相互呼應,下闕壹連串的動詞“沈”“渺”“問”“繞”也是壹樣相互呼應,這首詞做得比較精致。可見他壹定很用心研究過謀篇布局之法。
------------------------
第二十二首《滿庭芳》
漢上繁華,江南人物,尚遺宣政風流。綠窗朱戶,十裏爛銀鉤。壹旦刀兵齊舉,旌旗擁、百萬貔貅。長驅入,歌樓舞榭,風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載,典章人物,掃地都休。幸此身未北,猶客南州。破堅徐郎何在?空惆悵,相見無由。從今後,斷魂千裏,夜夜嶽陽樓。
---此首詞是嶽陽樓詞中我最為推崇之作,是以放在最末。上闕極寫宋之繁華,即使較之柳永那首傳說令金主完顏亮垂涎江南繁華的《望海潮》也不輸多少。下闕筆鋒壹轉,以沈重的筆調寫下了國破家亡的傷痛,以及自己以身殉節的決心,可謂字字泣血,句句含淚。整首詞筆力雄健,思想深刻,便是那些前輩名家壹代宗師,若讀此詞也得生出幾分敬意來。
這首詞在中國文學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作者是宋末壹位嶽陽女子,被金兵擄到杭州,因其貌美,主人想要她真心服己,故未曾用強。她始終不從,主人惱羞成怒欲用強,她巧言需先祭奠丈夫方可,然後在墻上留下這首絕命詞投大池而死。她不曾留下生平事跡和姓名,歷史上僅以“徐君寶妻”相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