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石》的作者是席慕蓉。
三生石第壹世
那壹世,妳為古剎,我為青燈;
那壹世,妳為落花,我為繡女;
那壹世,妳為清石,我為月芽兒;
那壹世,妳為強人,我為駿馬。
我知道,我將生生世世與妳結緣。
於是我跪在佛前求了500年,求他讓我在最美麗的時候遇見妳,求他讓我們結壹段美麗情愫。
佛於是把我變成壹棵樹,長在妳必經的路旁。
陽關下,我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期盼,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淚水。
然而妳,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妳身後落了壹地的,那不是花瓣,那是我雕零的心。
我就是這樣枯萎了,在我死去的那壹瞬間,我看清了妳臉上的驚訝,妳捧起我的枝葉,淚濕衣襟。那壹刻,我含笑。
回到佛前,我淚垂不止,
長跪不起。佛垂首,嘆息。
三生石第二世
那壹世,妳為皇帝,我為戰俘,妳是那樣意氣風發,少年得誌。
在我父兄叛亂後,妳怒發沖冠。我滿身愧疚,滿身痛楚。
妳殺光我的族人,搶掠我回宮,帶回壹個滿身素縞的異族王妃。?
妳說,妳等得我好苦,妳會愛我,照顧我,生生世世長相廝守。
是的,我愛妳,在生命的輪回中,我是經過了怎樣的期盼與妳相逢啊。
然而我,抽出妳腰間的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臟。
我無聲的睜大雙眼,輕聲說:“對不起。”
是的,我就這樣自絕在妳面前,我很殘忍,彌留中,我看到妳莫大的悲憤與哀傷,我聽見整個宮殿回蕩妳無助的唉嘯,妳咬破中指,將壹滴鮮血點在我的手腕,指天發誓,以此為印,永不棄我,那壹刻,我心碎了 妳還記得嗎?
這是三生石上的第二世。
三生石第三世
我與苦海中掙紮沈浮,哀求了700年,佛終於肯原諒我,向我伸出蓮花聖手,讓我再次與妳相遇 然而妳卻不記得我了。
輕扶手腕,那血紅胎跡竟在發燙。為了這前世未了的溯源,我在妳孤傲的身資下握住壹把殘破舊事。
對我微笑吧,即使那微笑裏有千裏的距離,我也心動。
對我怒視吧,若那怒視裏有癡心的責備,我亦無悔 然而妳只是漠視。
每日夜裏,我含淚祈禱神明,如果妳看了我壹眼,我就會幸福的死掉,如果妳不看我,我就會痛苦的死掉。
是不是愛壹個人就是這樣生生死死而又心甘情願?
而妳,仍然漠視。
我等待的心 痛苦又幸福,我微笑地看妳從我身邊無視地走過,看著妳的目光從我頭頂越過,有妳存在的故事裏,怎樣的結局都好 夕陽溫柔,聽耳邊許多新鮮又陌生的笑聲響起。
擴展資料
席慕蓉簡介: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倫·席連勃,當代畫家、詩人、散文家。原籍內蒙古察哈爾部。
1963年,席慕蓉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1966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完成進修,獲得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等多項獎項。著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五十余種,《七裏香》、《無怨的青春》、《壹棵開花的樹》等詩篇膾炙人口,成為經典。
席慕容的作品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壹代人的成長歷程。2017年12月,席慕蓉作詞、呂學東作曲、姜麗娜演唱《故鄉的歌》獲第十屆中國金唱片獎民族類最佳原創單曲獎。
寫作情感:
席慕容的詩歌多寫愛情、鄉愁、時光和生命,愛的抒發已成為席慕容詩歌的第壹主題。而在這些愛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憂愁。席慕容以壹個女性特有的細膩的視角,來體驗著生命中的溫存。
寫作技巧:
席慕蓉的詩作壹直頗受矚目,其中亦有異於詩作的特色,評論其詩作的文章頗多,散文作品較特殊之處,如‘花’在席作之中所占地位十分重要,另外,兼論席慕蓉的寫作技巧,如顏色的搭配、問句的運用、重覆句型的使用。
特色——花的描述及色彩的使用
席慕蓉散文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有兩大方面,壹為對花卉的描述,二為顏色的詞匯使用。在於“花”的描述上,各式各樣的花都能入文,其中又以荷花與她的關系最為密切。因為席慕蓉本身具有是畫家的身份,在顏色的運用上,自然比較於其他作家貼切,形成她的壹種特色。
特色——重覆的句型及問句的使用
席慕蓉的寫作筆法擅長運用重覆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現舒緩的音樂風格而充滿了田園式的牧歌情調,在句法的經營上,除了著重整體的效果外,也追求詞藻的華美。她的文章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淺白的訴說裏,很容易看出她的真誠,具有沖淡型散文的特點。
在席慕蓉的作品中‘問句的使用’是壹大特色,無論是在文中或文末出現,事實上,她想要表達出的可能是壹種模糊、不確定的心態,她不僅在自問同時也在向讀者發問。尤其,當席慕蓉在使用問句時,通常不會只使用壹次,常常是壹而再,再而三的重覆運用,連接而下,營造出壹股沈重的氣氛將全文籠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