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在詩詞裏大多的意象是柳枝、船、蕭或者竹笛以及餞別宴,詩人將這些景與自己心中所感融為壹體,寫出了無數佳句,與現如今人們的隨意冷漠,多了些許風韻與溫情。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壹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 黃庭堅《寄黃幾復》
第壹次知道的是詩的前兩聯,三叔微博上的盜墓筆記的結局,好多人都用來作了簽名,才明白離別之意。十年,歷經曲折的人,終於得以安穩,結束了壹切,作為書粉,也似乎只能哭著道別,好好珍重,追書的時光。
後來看到了整首詩,除了離別之意,還多了些個人的淒涼悲愴,讀來更為悲傷,日夜思君不見君,無奈輾轉已滄桑,深覺悲涼。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杜牧《贈別》
這是兩首《贈別》之壹,是詩人在大和九年,調任監察禦史,離揚州赴長安時,與歌女分別之作。 第壹首著重寫其美麗,這首著重寫惜別,描繪與歌妓的筵席上難分難舍的情懷。
離筵之上兩人壓抑無語,似乎冷淡無情,次句以“笑不成”點明原非無情,而是離別在即,感傷不已,實乃多情,最後兩句移情於燭,將燭比作多情之人,默然流淚,不忍別離。
“寂寂競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孟浩然《留別王維》
孟浩然與王維似乎交往頗深,經常互贈詩歌,吟詩作對,這首詩應是王維受貶,欲辭官歸隱之作。
友人對黑暗朝堂的極度失望,幸有知己的理解,才不覺寂寞難過,如此卻依舊選擇離開,尋找世外桃源,回歸田園,返璞歸真,格外純樸真實,高山流水有壹知音便足矣。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這首詩應是耳熟能詳,也有電視劇以詩中的“冰心”、“玉壺”也名,足以見得此詩之聞名。景致蕭瑟,山環水繞,卻是與友人分離之時,至此壹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分別相思的情誼都在這送別之間壹杯杯酒之中了,日後回憶,還記得曾在壹起不醉不歸,肆意舒懷。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王維《送別》
壹直很喜歡王維的詩,簡單、儒雅、安靜,讀來心安。詩人與有友人在山中分別,看著離人漸行漸遠,日暮時分送別歸來,卻獨自壹人,掩住柴扉 ,卻不知何時才能見面,明年入春之際,不知是否還會歸來壹敘。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見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晏殊《蝶戀花》
雖說這首詞是晏殊的相思名篇,其不乏離別之意,“明月不暗離恨苦,斜光倒曉穿朱戶”,此句讀來覺得極美,以明月喻人之內心,述離別相思壹意,極為巧妙。
離別之意,人之常情,只是詩人眼裏多是柔情委婉,離別以待相見,亦是憂愁與歡喜疊加,有“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樣的名句,有“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這樣的淒涼,有“更有明朝恨,離杯惜***傳”這樣的不舍,有“何當重相見,尊酒慰離顏”這樣的釋然,更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返”這樣的悲壯,因有這樣的離別之美,才有重逢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