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曹丕開創七言詩與五言詩,詩相比有哪些發展變化?

曹丕開創七言詩與五言詩,詩相比有哪些發展變化?

曹丕七言詩的詩學意義

曹丕的七言詩誕生在“五言騰湧”的時代,不僅為詩歌增大了容量,表現出復雜多變的感情,而且將七字句中的“兮”字,以實詞替之,使七言詩形式趨於規範。他的七言詩在繼承中探索,在探索中發展,獨辟蹊徑、別具壹格,開創了七言詩的先河,具有深刻的詩學意義。

首先,在文學的傳承上,曹丕七言詩既有楚辭幽微綿緲、委婉輕靈的神韻,又兼具漢樂府高超熟練的敘事技巧。

因為《燕歌行》是較早的七言詩,其句式中仍可見楚辭的某些痕跡。原詩從秋風蕭瑟的節氣變化聯想到草木搖落的衰瑟,使人不由得想起了屈原在《離騷》中所寫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這樣的開頭,把景語融化為情語,隱含了很幽深的悲時傷懷的愁思,為後面的興懷攢足了薄發的勢頭。壹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劍拔弩張氣勢,讓人不由得屏住呼吸,聚精會神而又迫不及待地想要看詩人在後面抒發的情懷。如“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壹句,其音韻節奏便具有楚辭“悲莫悲兮今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的低徊婉轉。而其緣事而發的敘事手法,則有漢樂府“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這般善於發現富有詩意或典型象征性的鏡頭,及時攝入畫面。

詩的開頭就展示了壹幅秋色圖,秋風蕭瑟、草木零落、白露為霜、候鳥南飛,這蕭條的景色牽出思婦的懷人之情,映照出她內心的寂寞。緊接著再由燕和鵠而思及客遊他鄉的心上人,水到渠成地將所有的情緒都正式轉移到了“思斷腸”這壹情感主題上。在後面的平鋪直敘中,我們還依稀可見從《古詩十九首》中繼承的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筆法,這種筆法的運用,構成了渾然圓融的藝術境界。敏銳的節序感和微妙的空間感集合得非常緊密,錯落有致。而在全詩的最後壹句,又是采用漢賦中所常用的反詰句,音節短促,以恢宏的氣勢,將全詩的情感渲染噴薄至最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