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由李叔同填詞,其旋律最早采自於美國的歌曲是《送別》。
《送別》是由李叔同於1915年填詞的歌曲,曲調取自約翰·龐德·奧特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1936年,百代公司發行了北師附小學生龍珣獨唱的灌錄唱片,該版本後被中國唱片2004年出版的專輯《百年經典1:秋水伊人》收錄 。
《送別》曾被選為《早春二月》《城南舊事》等電影的插曲。2004年9月30日,《送別》入選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單位為慶祝中華人民***和國成立55周年而評選的“百首愛國主義教育歌曲”。
《送別》古詩:
《送別》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譯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陽落下把柴門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綠,朋友啊妳能不能回還?
賞析:這首《山中送別》,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壹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壹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壹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壹筆帶過。這裏,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壹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壹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壹段更長的時間。詩人在把生活接入詩篇時,剪去了在這段時間內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當作暗場處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