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月亮般的光潔用文言文怎麽說

月亮般的光潔用文言文怎麽說

1. 如何把《月亮》翻譯古文

中國古代月亮的別稱:夜光、孤光、夜明、玄度、玄暉、玄燭、素暉、暉素、素影、霄暉、皓彩、圓光、圓景知、圓影、圓缺、清暉等等.

(1)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

(2)因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

(3)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道玉盤、金鏡、玉鏡.

(4)因傳說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稱銀兔、玉兔、金蟾、銀蟾、蟾宮.

(5)因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輪、桂宮、桂魄版.

(6)因傳說月中有廣寒、清虛兩座宮殿,故稱廣寒、清虛.

(7)因傳說為月亮駕車之神名望舒,故稱月權亮為望舒.

(8)因傳說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為嫦娥.

(9)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為嬋娟。

2. 關於月亮的文言文

記承天寺夜遊

原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我)解開衣服想要睡覺,月光從門口照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沒有可以與自己同樂的人,於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壹起到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壹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仿佛有)水中藻、荇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個夜晚沒有月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清閑的人罷了。

3. 三個月用古文怎麽說

三個月是“晶”字的異體字,古文中的讀音和意思和“晶”完全相同。

寫法如下:

晶:

拼音:jīng,註音:ㄐ壹ㄥ,部首:日部,部外筆畫:8畫,總筆畫:12畫

五筆:JJJF,倉頡:AAA,鄭碼:KKK,四角:60660,結構:品字,電碼:2533,區位:3007

疊字:三疊字,統壹碼:6676,筆順:丨フ壹壹丨フ壹壹丨フ壹壹

釋義:

1、光亮:~瑩。亮~~。

2、水晶:茶~。墨~。

3、指晶體:結~。

4、物質從液態或氣態形成晶體。

5、喻珍貴的成果,如“這部作品是他多年研究的晶晶”。

擴展資料

“晶”的釋義:

壹、形容詞性

1、會意。甲骨文字形,從三日,表示光亮之意。本義:光亮,明亮。

如:晶天(清澈明亮的天空);晶沁(亮光透入);晶英(光亮;閃亮);晶波(閃亮的水波)。

2、同“精”。

如:晶靈(精靈)。

3、清明;晴朗。

如:晶瑩;晶天(澄澈明亮的天空)。

二、名詞性

1、晶體。

如:液晶;結晶;水晶。

2、水晶的簡稱。

如:茶晶;墨晶;晶印(水晶印章);晶簾(水晶簾子)。

3、日,太陽。

如:晶輝(光輝)。

4、指月亮

如:晶餅(指月亮);晶輪(指月亮);晶盤(指月亮);晶蟾(指明月)。

4. 文言文翻譯

原文

鄭人有逃暑①於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從陰。及至暮,反④席

於樹下。及月流影移,復徙衽以從陰,而患露之濡⑤於身。其陰逾⑥去⑦,而

其身愈濕,是巧於用晝而拙於用夕矣。——《太平禦覽·人事部》具看見

編輯本段

註釋

①逃暑:避暑,乘涼。

②孤林:獨立的壹棵樹

③衽:臥席

④濡:沾濕

⑤逾:(通假字,同:愈)通愈,更加

⑥徙:移動

編輯本段

翻譯

鄭國有個在壹棵獨立的樹下乘涼的人,太陽在空中移動,樹影也在地上移動,他也隨著樹蔭挪動自己的臥席。到了黃昏,他又把臥席放到大樹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動,樹影也在地上移動,他又隨著樹蔭挪動自己的臥席,而苦於露水沾濕了全身。樹影越移越遠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濕了。這個方法在白天乘涼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當笨拙了。

編輯本段

短文寓意

1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外界條件是不斷變化的,我們要隨著事態的發展去解決問題所在,而不能只用老眼光,老辦法去解決新問題,不然就會碰壁、受災。

2客觀世界在不斷運動、發展、變化,我們也壹定要認識並適應這種發展變化,不能墨守成規。

3鄭人用避暑的辦法去對待夜間的露水,當然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用狹隘的經驗去對待變化著的事物,必然會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

百度百科,搜索:鄭人逃暑,很詳細,我這就是百科上的,自己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