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是壹首優美的田園詩。它作於1819年,當時詩人年僅二十壹歲。壹般的田園詩大多描繪鄉村生活的場景,敘寫牧人或漁夫之間的對話,在閑散、安逸的田園中尋覓情趣,缺少生活的理想之光的照耀。《無 限》則不同於俗見的田園詩,它不只抒情優美,而且格調高雅,富於深遠的意境。
塔博爾山崗是詩人家鄉的壹座小山,荒僻、幽靜,是他青年時代經常散步的去處,因而對於他來說“總是那麽親切”。詩人安坐在山崗,放眼眺望,傾聽喁喁細訴的輕風。壹道籬笆隔斷詩人的目光,使他難以望盡遙遠的地平線。然而,這有形的障礙,卻激發詩人去眺望遙遠的、無垠的空間的願望,賦予詩人以在“無限的空間”幻想的自由。因此,詩人的筆觸不止於對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繪,而是展開幻想的豐滿翅翼,馳騁於形而下的廣闊天地。
詩人神馳千裏,帶著因疾病的長期折磨、人生與時代的痛苦而郁積胸臆的孤寂、愁思,進人壹種“無限”的境界。但是,這“無限”不是壹種純粹抽象的、理念的境界,而是融合了想象與感覺的意境。“超脫塵世的寂靜”,“無比深沈的安寧”,給人以壹種恬適的感覺;幽微的風聲,生氣盎然的時令,自然的樂音,更增添壹種色彩與音韻的美感。而詩人的思緒在“無窮無盡的天宇”中自由翺翔,又把這種恬適的美感升華為壹種超然的、聖潔的深層情感。詩人沈沒於無限的海洋,沈思於宇宙的無限和永恒,心凝形釋,達到了與萬化冥合的富於詩意和哲理的意境。
《無限》體現了萊奧帕爾迪的詩歌風格。語言洗練樸素,手筆高度概括,格律自由多變。他的詩歌開意大利近代自由體抒情詩的先河,讀者若以想象與感覺去閱讀這首詩篇,當會深切地體味到它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