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素有“詩國”之稱,而唐代則是詩歌的黃金時代。詩人李商隱,是唐代詩壇群星中耀眼的壹顆。他獨創的無題詩,代表了他詩歌藝術的突出成就,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無題詩之所以取得輝煌成就,在中國詩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根本原因在於它成功地抒寫了人間至真至美的情感。善於言情,是李商隱無題詩的根本藝術特征。〔2〕
在對李商隱無題詩的研究中,雖然早就有人指出其詩歌的抒情特征,但卻多是把它當作詩歌藝術風格的壹個方面,如“深情綿邈”、“情深辭婉”等,或當作壹種抒情藝術,卻尚未把無題詩對深摯情感的成功抒寫提到決定詩歌成就的高度,作為蘊藏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背後的關鍵性因素加以集中論述,也就很難全面、準確地認識李商隱無題詩的價值和貢獻。因此,本文試圖結合詩作實際探討無題詩中的情感及其獨特的抒情方式,並且通過李商隱與其他詩人詩作的比較,闡述無題詩在抒情方面的獨特性、影響和貢獻,以此展示李商隱無題詩的言情藝術,說明摯情的成功抒寫是無題詩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壹、 無題詩中的情感
較之宋以後詩人越來越多地追求詩作中的理念色彩和趣味,唐代詩人顯然更喜歡也更擅長用獨到的眼光去審度人與世界的關系,抒寫自身的感覺情緒,表現出強烈的個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唐代詩人的成就高度。在詩人群星閃爍的唐代,李商隱的無題詩以善於言情為根本特征,具有上述特點。
文學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情感是詩的生命,詩的本職在於抒情。比起其它情感,哀情最易觸及人的靈魂,引起心靈的震撼。而愛情又是情感中較強烈的壹種,其悲歡離合易引起讀者的***鳴。愛情悲劇幾乎是所有情感形式中最富於感染力的壹種,歷來為文學家所偏愛。讀者移情於作品中青年男女的相戀,悲憾於他們的生離死別,進而引發對嚴肅主題的思考。
作為李商隱獨創的高度“精純”的抒情詩體,無題詩多以男女相思為題材,表現各種復雜的思想情緒,抒寫男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向往和追求。渺茫失落而帶有濃厚悲劇色彩的愛情在詩中尤為多見。無題詩在抒寫愛情生活中的離別與間阻、期待與失望、執著與纏綿、苦悶與悲憤等方面,達到很高的抒情藝術水平,具有震撼讀者心靈的巨大藝術力量。
李商隱寫了大量的愛情詩,其中也有少數庸俗之作,受南朝宮體詩和中唐以來艷體詩的影響,寫得輕佻靡艷,如《擬意》、《碧瓦》等詩作。但從總體傾向看,卻並非如此。特別是他的無題詩,多數寫得深情綿邈、精純華美,或抒傷離懷遠之意,或寫小會遽別之思,或發傷逝永隔之恨,情真語摯,婉曲纏綿,充分體現了詩人善於言情的特長。
在思想上,無題詩多揭露封建禮教的虛偽,強調戀愛雙方彼此相悅,堅決要求擺脫禮教的束縛,給予青年以天性自由,具有壹定的進步意義。但更主要的是,無題詩把情感表達得真摯深沈,帶有濃厚的感傷情緒和悲劇色彩,淒美芳菲,具有較高的品格。如他著名的《無題》詩: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壹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癡情的詩人,為心上女郎悵望中宵,傾訴了自己無盡的心思,然後默默上朝而去。如此深沈情懷,如此執著之愛,具有李商隱愛情詩淒艷而不輕佻的特點。詩人的心態和性格,使詩作深沈而綺麗,嚴肅而浪漫。在這首詩中,詩人抒寫了對昨夜壹度春風,旋即成為間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懷想,其癡迷而沈醉的心態,悵然若失的形象,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兩性情境是詩人獨特的審美視角和藝術敏感點。在李商隱的無題詩中,不論是兩情歡悅的溫馨,心有靈犀的默契,還是執著相思的痛苦,淒怨悲愴的失意,莫不滲透了詩人真摯深沈的情感,寫得情深語摯,哀怨動人。這些噲炙人口的詩篇,是詩人心血和摯情的結晶。
二、 無題詩的獨特抒情方式
在詩歌中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地表現出真切的情感,是古今中外詩人的***同追求。從李商隱的無題詩中,我們看到,詩人的真摯情感是通過壹定的藝術手法表現出來的,這些表現手法成為詩人情感的藝術載體,並以此形成李商隱無題詩的獨特抒情方式和藝術風格。
(壹) 深婉曲折的抒情方式
李商隱的無題詩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而特別致力於婉曲見意。曲折達意的抒述方式,同詩人纏綿悱惻的情思結合起來,“寄托深而措辭婉”〔3〕,便形成無題詩獨特的藝術風格。這種深婉的藝術風格,既是因為無題詩抒寫對象和內容的緣故,出於處理上的實際需要,同時又與詩人用典的積習有關,受其文藝思想所支配。
對李商隱詩歌的高情遠意,前人早有述評。何焯在《義門讀書記》中評李義山詩“頓挫曲折,有聲有色,有情有味。”而胡震亨《唐音癸簽》引楊慎說:“世人但稱義山巧麗,俗學只見其皮膚耳,高情遠意,皆不識也。”這些都指出了李詩的特色。而他的無題詩,更是有百寶流蘇的綺麗,有千絲織網的細密,有行雲流水的空明,使讀者回腸蕩氣,不能自已。這種藝術上的特色,是各時代其他傑出詩人所沒有的。李商隱在這方面另外開辟了壹個境界,豐富了唐代詩歌的藝術成就,充分體現了婉曲抒情的特色。如: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迂回曲折地抒述情感,委婉細膩地刻劃心理,是李商隱無題詩抒情藝術的重要表現。這類無題詩,構思上采用的是壹種“剝繭抽絲”的方式,從壹個意象生發出另壹個意象,環環相扣,綿綿不絕,委婉曲折地把真摯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上面的詩作開頭寫別離的痛苦,卻從會見的困難著筆,因為見面難得,離別才倍覺難堪。接下去抒述離情,用“春蠶”、“蠟炬”壹對比喻來形容纏綿執著的相思,委婉而熱烈,含蓄而鮮明,不愧為千古名句。往下設想別後的情境,青春易逝、孤獨難捱,加深了離別的愁緒。末尾又翻回頭來自我寬解,但也表明相思之情不能自已。全詩扣住離別寫相思,卻不限於離別當時的情景,而從會見之難壹直聯想到別後的苦痛和希望,概括面廣,感情容量大。詩作把矛盾復雜的心理委曲盡情地抒寫出來,十分真摯動人。這種固結不解的感情,深摯邈遠,纏綿悱惻,不知感動了多少讀者。在李商隱的無題詩中,這類作品是最有代表性的。
在無題詩中,詩人有時借助聯想和想象將實事實情化為虛擬的情境和畫面,使詩作中的抒情同樣體現出深婉曲折的特點。“隔座送鉤春酒曖,分曹射覆蠟燈紅”壹聯,便是通過想象意中人生活場景而傳達出刻骨的相思。
(二)營造朦朧意境,抒寫深摯情懷
將復雜矛盾甚至惆悵莫名的情緒借助於詩心的巧妙生發,鑄造成為霧裏繁花般朦朧淒艷的詩境,是李商隱在詩歌創作中畢生追求的目標。因為對愛情感受的朦朧惝恍,所以詩人特別需要用象征手法和美麗神話來渲染意境,需要用移情入景的方法來烘托情緒。無題詩常常以朦朧意境的營造代替對戀愛事件本身的瑣屑描繪。
李商隱受《楚辭》影響,慣於把敘述事實、抒寫苦悶和幻想愛情交織在壹起,融情入景或借景抒情,使所描繪的事件富於象征性和跳躍性,使所蘊含的情感含蓄深沈、意味雋永。《無題》“鳳尾香羅薄幾重”詩中便是借助象征手法,著意渲染了有助於抒發感情的特殊氣氛。又如《無題》: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壹萬重。
全詩著意摹寫纏綿悱惻的相思相憶和不知所以然的婉曲心理,而整個相思相憶的心理流程又與斜月、晨鐘、燭影、香暈的環境描寫層遞而下,在夢幻的交織中創造出淒迷哀麗的境界,既避免了藝術上的平直,又恰到好處地突出了“遠別之恨”的主旨。
“壹切景語皆情語。”〔4〕情是景的統帥。李商隱無題詩以景傳情,借景抒情,通過淒迷朦朧的意境,成功地表達出深沈真摯的情感,表達出他對愛情理想——實際上也是人生理想———的美麗的“蓬山”的不懈追求。
(三)無題詩的真摯情感,通過悲劇氣氛和感傷情緒表達出來
李商隱自幼幾經離喪,飽受人生困苦,深感世態炎涼,感情更加脆弱。受“黨爭”影響,詩人“壹生襟抱未曾開”。“古來才命兩相妨”〔5〕的不幸,給詩人以畢生的怨憤,孕育了他憔悴行吟的詩篇。他的無題詩抒寫了愛情生活的不幸,又和身世遭遇的不幸乃至對唐朝命運的憂思相聯系,轉化為哀戚頑艷。帶有濃郁的感傷情緒,是李商隱無題詩的重要情感特征,詩作也因此具有特殊的美感。
如果說杜牧是用曠放排遣感傷,溫庭筠是用惻艷沖淡感傷,那麽,李商隱無題詩的感傷美則是在陰柔之美的範疇內自辟形象化壹境。“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不妨看作他那種執著纏綿固結不解的感傷情緒的形象化表達;而這種感傷情緒,註入朦朧瑰艷的詩境,就更顯得淒美幽眇、耐人尋味,猶如燭光下和淚的美人,使人不覺為之低徊。而《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壹首,則是通過對遠別之恨和相思之苦的反復描繪渲染,才使結尾“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壹萬重”的無望更具悲劇感,從而產生壹種動人心魄的藝術力量。全詩感情深摯,無此真情,無此抒情妙筆,難成此詩。
李商隱筆下出現的愛的世界,大都是寂寞、淒楚的,而且經常伴著懷疑和絕望。“春心莫***花爭發,壹寸相思壹寸灰。”(《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詩人化抽象感情為具體事物,通過美好事物產生與被毀壞的對照,使詩在淒艷之中產生壹種動人心弦的悲劇美感。
另壹方面,詩人苦於愛情的折磨而又執著於愛情,在無題詩中刻意塑造仿徨求索的人物形象,通過描述對理想對象的不懈追求,顯示詩人的執著態度,成功抒寫出委曲深摯的感情。這種例子在無題詩中也是很多的。
此外,李商隱善於熔詞鑄語,在含蓄深穩之中表現熾熱的感情。如“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善用表明幽阻的動詞“嚙”、“牽”,描述遠隔之境和迷離之情。又善於將副詞和動詞巧妙結合起來,表達他對愛情的深刻悵惘和百折不回的追求。如“春心莫***花爭發”壹句中“莫***”與“爭發”的巧妙連結。
李商隱無題詩中的深摯感情,通過深婉曲折的抒述方式,以及營造朦朧意境、渲染悲劇氣氛等藝術手法成功地表現出來,充分體現了無題詩善於言情的根本特色。
三、 無題詩在抒情方面的特色和貢獻
用高妙的藝術技巧,精工的表現手法,表達出詩人的深摯情感,這是無題詩取得巨大成就,具有歷久不衰藝術魅力的根本原因。
在唐代詩史上,李商隱與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李賀,並稱“三李”。他們憑詩人之眼、詩人之心、詩人之筆寫詩,都屬於純詩人型的作手。但在“才”的***同點上,又各具個性,可以從他們詩作的特點上加以區別。
李白的“才氣”,常使人感到驚奇,不得不為其詩作的思想和藝術力量所震懾。李賀憑著超凡的“才思”,拿精神生命作詩,嘔心瀝血、苦思冥索以覓奇句奇境。他們可以使讀者驚喜,使讀者悲戚,但不大能使讀者產生纏綿悱惻、低徊往復、蕩氣回腸的感受。而李商隱的詩歌,不逞才使氣,也不追求詭奇幽幻的想象之境———他憑的是“才情”,憑的是情深筆妙。他的無題詩,筆之深婉,格之高潔,境之清華,語之韶秀,氣之俊爽,韻之綿邈,常使讀者陶醉。壹股深摯的情感洋溢於詩外,具有震人心弦的藝術感染力。
在晚唐詩人中,李商隱與溫庭筠最為著名,並稱“溫李”。溫庭筠詩風?艷,沒有李商隱詩作情深辭婉。在愛情詩史上,李商隱的無題詩以其成功抒寫深摯情懷而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其成就遠非六朝宮體詩或杜牧艷情詩可比。
李商隱在唐詩發展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壹方面,中唐詩人在開辟新境的過程中產生了壹些缺點和流弊,漸漸露出衰敗跡象。晚唐詩人面臨著在山窮水盡的情況下開創柳暗花明新局面的歷史課題。李商隱創作出深情瑰麗的詩篇,為完成這壹歷史賦予的使命作出重要貢獻,為唐詩發展展現了壹片絢麗的晚霞。另壹方面,李商隱以其傑出的詩歌創作成就把中唐以來逐漸走向散文化的詩歌潮流,引向以情深意永、精煉含蓄為特色的抒情傳統,又在自己獨創的無題詩中改變了盛唐初期詩人直抒胸臆、質樸明朗的詩風,獨辟蹊徑地開拓了寄情深婉的新境界。李商隱通過自己抒寫摯情的無題詩,將香艷成分凈化並提高了品格,對香艷進入文藝領域作出貢獻。無題詩在描寫心象、物象,運用比興手法,營造朦朧意境,渲染悲劇氣氛等諸多方面,對後代詞人影響很大。更重要的是,他在無題詩中繼承並發展了詩歌抒寫深摯情感的優秀傳統,創造性地運用了獨特的抒情方式,對後世詩風改良和詩歌抒情藝術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