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作者:白居易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改編
春天真的來了,太陽暖暖地照在我身上,我伸了伸懶腰,該出去活動活動了。
外面的霧籠罩著大地,籠罩著房屋,也籠罩著來西湖邊晨練的人們。登上孤山,陣陣涼風習習吹過,掠去冬天的疲倦,帶來春天的朝氣。樹木相互掩映。“欲把西湖比西子,濃裝淡抹總相宜。”放眼望而卻步去,西湖是那麽遼闊、空蒙。水波蕩漾,如海市蜃樓,明來可見,時隱時現。坐在孤山寺中休息,喝上壹口上好和龍井茶,頓覺清神倍加。
不久太陽用那壹縷縷如絲般的光輕輕地撩開了霧氣,霧仿佛舍不得離開西湖似的,纏纏綿綿,裊裊娜娜地輕輕飄散開來。遠處幾只早鶯嘰嘰喳喳地飛來飛去,停在樹上,又飛了起來,好象在爭奪地盤,爭到好地盤的鳥兒停在樹上高興地唱起了歌,歌聲婉轉悠揚灑滿了山谷、湖畔。燕子也從更南的南方飛來了,嘴裏叼著泥巴,在屋檐下搭著自己的房子。
我輕輕地漫步在湖畔,怕驚動了岸邊剛剛睡醒的小蟲兒。草兒破土而出,花兒競相綻放。蜜蜂忙著采蜜傳粉,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留下忙碌的身影。壹旁的蝴蝶卻顯得輕松自在,成雙成對地翩翩起舞,在花叢中嬉戲,玩起了捉迷藏,累了就靠在花瓣上休息,然後,又撲扇著翅膀,鉆進另壹朵花中。花兒鮮艷得迷醉了我的眼睛,閉上眼睛,深吸壹口氣,百花的芬芳怡人、沁人心脾。近處草色初露,令我想起了“草色遙看近卻無”的詩句。
最讓我喜愛的是湖東那在綠楊翠柳掩映中的白堤。白堤上那壹排排碧綠的垂柳在微風中舒展著枝葉,飄動的柳條;那塊塊綠地中的青青嫩草也靜靜地躺著。好壹派優雅、靜謐的景致。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壹顆珠。”就像這首詩描寫的,西湖似詩、似畫、似歌。哦,西湖,妳就那首令我陶醉的詩,妳就是那幅令我迷戀的畫,妳就是那支令我難忘的歌。
2. 根據壹首詩寫壹篇作文400字這個單元我們學習的是詩歌,我和幾個小夥伴組成了小組收集詩歌、欣賞詩歌。我最喜歡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鳥鳴澗》。這首小詩寫山中春天的月夜景色,是王維的許多膾炙人口的山水詩之壹。
王維這首詩的主要特點也是王維許多山水詩的***同的藝術特色:詩人極善於在靜態中寫出動態。第壹句“人閑桂花落”,靜中有動,而花落的動態則反襯出無人聲的閑寂。第二句“夜靜春山空”,點出春字則甚為必要,無論是花香、明月,還是鳥鳴,都與春天有關。後兩句明寫動態,實寫幽靜,在對比中突出頭兩句所描寫的靜態。第三句“月出驚山鳥”,寫月光照進鳥巢,使鳥兒們棲而復醒驚詫莫名:是東方欲曉,白天已經臨近麽?於是他們在驚訝,相互詢問地發出壹陣陣的鳴叫……忽而月亮鉆進了壹片烏雲,附近的鳥兒沈默了,他們安心睡下,不再回答遠處同伴的呼喚。第四句“時鳴春澗中”,這裏用“時”字寫鳴聲,不但極精細地寫出了景物的特征,含了豐富的感受,並且更從聽覺上造成動靜的對比,從而生動地烘托出倍加幽靜的情境!
王維的詩清新自然質樸純情,所用詞語也看似普普通通。然而就是這些樸實的詞語構成的詩卻達到了不壹般的效果:山中春天的月夜,壹切都是那麽和諧,仿佛壹幅意境深遠的水墨畫。這告訴我們壹個道理:我們寫作文也不必堆砌壹些華麗的詞語,用平實的語言,巧妙的構思,壹樣可以寫出好文章。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壹首詩。
總評:小作者抓住王維山水詩的***同藝術特色,敘述有調理,語言很流暢,把我們帶進了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的意境。更可喜的是,小作者在賞析的過程中還深有感觸:再平實的語言,只要有巧妙的構思,壹樣可寫出好文章。
3. 急呀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孟郊《苦寒吟》
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
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唐?元稹《南秦雪》
才見嶺頭雲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
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雲
對雪獻從兄虞城宰
唐李白
昨夜梁園裏,弟寒兄不知。
庭前看玉樹,腸斷憶連枝。
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
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淮海對雪贈傅靄
唐李白
朔雪落吳天,從風渡溟渤。海樹成陽春,江沙浩明月。
興從剡溪起,思繞梁園發。寄君郢中歌,曲罷心斷絕。
4. 根據下面的古詩,按要求寫壹篇文章宋·楊萬裏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此詩是壹首清新的小品。壹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詩,句句如畫,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自然樸實,又真切感人。 這首詩描寫壹個泉眼、壹道細流、壹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壹只小小的蜻蜓,構成壹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 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壹個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壹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壹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壹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為愛惜涓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壹個“愛”字,給綠樹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歡這晴柔的風光,才以水為鏡,展現自己的綽約風姿。 三、四兩句,詩人好像壹位高明的攝影師,用快鏡拍攝了壹個妙趣橫生的鏡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時序還未到盛夏,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壹個尖尖角,壹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頭。壹個“才露”,壹個“早立”,前後照應,逼真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 楊萬裏寫詩主張師法自然,他對自然景物有濃厚的興趣,常用清新活潑的筆調,平易通俗的語言,描繪日常所見的平凡景物,尤其善於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縱即逝的變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畫面,因而詩中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 古詩今譯 泉眼悄無聲是珍惜細細的水流,樹陰映水面是它喜歡晴日的溫柔。小小的嫩荷剛露出緊裹的葉尖,早飛來可愛的蜻蜓站立在上頭。 [賞析] 詩題“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詩詞需有不同的題材與剛才,有的重大題材,須寫出壯闊的境界、恢宏的氣勢;有的題材甚小,僅是生活中壹個細節,但卻能寫出幽情逸趣。所以王國維說:“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人間詞話》
5. 任選壹首描寫景物的古詩,根據古詩意境,發揮想象,寫壹個景物描寫天凈沙·秋思 (其壹) [元]·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枯藤老樹昏鴉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壹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壹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裏的枯藤,老樹給人以淒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閑致。
12個字畫出壹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壹幅秋風蕭瑟蒼涼淒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壹層荒涼感。
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
最後壹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壹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壹匹瘦馬,迎著淒苦的秋風,信步漫遊,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與此曲感情比較相似的還有杜甫壹首詩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6. 關於壹篇寫景的作文剎那,太陽整個浮出海面,絢爛的陽光照亮了大地,也照亮了我的內心。
三點多的鬧鐘把我從夢鄉中喚醒,剛想按掉鬧鐘繼續回到那個夢境裏舞蹈,卻突然想起今天要去看日出,只有拖拖拉拉、不情不願地起來洗漱。
在壹陣催促之中,我們壹家人整裝出發,駛向海邊,去看那據說無比壯闊的日出。
到達目的地時不過四點,天空仍是壹片灰藍色,壹點兒太陽的影子都找不著。但我卻睜大了眼睛望著天空,生怕壹個懈怠就錯過了日出時的瑰麗場景。
但等待向來不可操之過急,我們壹行人便坐在沙灘上,把玩著那沙礫,輕聲交談。不知過了多久,天空突然黑了下來,我不由暗暗緊張,心想這便是黎明前的黑暗了吧。於是開始停止討論,靜靜地感受著天壹點跡長管短攮的歸痊害花點從暗藍色變淺,乃至淺淺的群青,淡淡的鉆藍。
忽地,有壹線紅色的霞光從水天相接之處溢了出來,淡藍色的天空壹下子變得更白皙 *** ,有壹種不可言喻的柔情。隨著時間的推移,那壹線紅變為壹抹紅,燒似地蔓延了整個天空,擡起頭,只感覺自己的臉似乎也變成紅色,與天空相映成趣。雲亦是那麽溫暖,不同於晚霞時的熱情,它像是壹種出生的喜悅,按捺不住地綻開自己的笑臉來。隨著天空被點燃,太陽也終於露出臉來,它沒有害羞,而是大大方方地把它獨特的熱情展示給我們,毫不吝惜地獎光芒撒向大地。
太陽整個浮出水面時,我心中的激動也隨著澎湃的心海壹起蕩漾,只是,忽然好像不是那麽焦急了,也變得有壹些閑適,愜意地沐浴著日光,讓這份溫暖壹直由臉上,滲透到心裏。忽地想起自己之前還是不情願地來看這次日出,但此刻內心卻有壹種說不出的滿足。在經歷了那黎明般的黑暗,目睹了日出時的壯麗,感受變化的細致之後,忽然覺得等待這份焦急與好奇,顯得必不可少。如果沒有了這種由急切變為閑適,由好奇變為明朗的過程,這場日出反而不完整了。
不止是等待日出,在生活中亦是如此,在壹點點長大的過程中也有類似的感受。我們要的不僅是結果,是過程,更重要的是等待時那份特殊的心境。
日光撒在我們左心房上,溫暖了那份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