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關註詩題、詩眼、詩註
在詩歌閱讀中,我們觸目所及的首先是詩題,詩題往往體現了壹首詩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趣、手法等。讀詩時,壹定要細品標題,把詩歌標題中隱含的信息了然於胸,切不可繞道而行,舍近求遠。
詩眼是壹首詩中能體現作者情感的字眼,抓住了詩眼,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趨向,抓住了詩歌的主題。詩眼可以在詩歌標題中,可以在詩的正文的某句中,。
詩註是在壹首詩後命題人所給的補註,可能是對作者寫這首詩時相關的時代背景的介紹,也可能是詩中難讀字句的解釋,還可能是詩中涉及的典故等,對閱讀整首詩和後面的答題都至關重要,切不可輕易放過。
(二)學會知人論世
中華詩歌早在遙遠的古代就明確提出“詩言誌”的主張,並且說“詩者誌之所之也,在心為誌,發言為詩”。詩歌是詩人主觀情感的載體,是詩人所處的時代,詩人的人生際遇和命運沈浮的直接反映,因此,了解詩人的生平、思想、創作風格,有助於對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三)把握古代詩歌的常見類型
我國詩歌眾多,類型多樣,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贈友送別詩。壹般是叮嚀對方,贊頌對方,表達壹種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別後的思念。
寫景詠物詩。這類詩歌類型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最多,其中寫景詩多是借景物描寫來表達詩人或喜或悲或憂的感情,即“壹切景語皆情語”。詠物詩多為托物言誌之作,借物表達自己的誌趣、胸襟或抱負。
山水田園詩。下筆多描寫山林的靜謐、田野的悠閑,借以表達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對安靜平和生活的向往。 羈旅思鄉詩。抒寫羈旅之愁,表達對家鄉親人和朋友的思念,憂愁傷感,真切動人。
詠史懷古詩,壹般是憑吊古代的人或事。追慕古人,表緬懷之情,實則是懷古而傷今,表達自己壯誌難酬的苦悶;吟詠史實,多為借古諷今,或表達昔盛今衰的感嘆。
以上幾點談到了快速把握詩歌基本內容的方法,在迅速領會古詩大意的基礎上,下壹步就是懂得詩歌表達的基本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