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垂釣註釋和譯文如下:
1、原文: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取雞鳴嶺上人。
2、註釋:蓬頭稚子,指年幼的孩子,蓬頭表示頭發散亂。垂綸,垂釣,釣魚的動作。側坐莓苔草映身,孩子坐在青草上,身邊是莓苔和青草。路人借問遙招手,過路的人好奇地問孩子在做什麽,孩子遠遠地招手回應。怕取雞鳴嶺上人,擔心會被山上的人聽到雞叫聲而被發現。
3、譯文:年幼的孩子蓬頭散亂,學著垂釣的技巧,靠在莓苔上,被綠草環繞。過路的人們好奇地詢問,孩子遠遠地揮手回應,害怕會被山上的人聽到雞鳴聲而發現。
小兒垂釣的相關信息
1、小兒垂釣是壹首由唐代詩人胡令能所寫的五言絕句,全詩描繪了壹個小兒在河邊垂釣的情景,充滿了童真和趣味性。
2、在這首詩中,小兒被描繪成壹個專註而有趣的角色。他坐在河邊,頭戴草帽,手持魚竿,全神貫註地盯著水面的魚兒。他的表情既專註又充滿期待,仿佛對即將到手的獵物滿懷信心。
3、詩歌的開頭兩句“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描述了小兒的外貌和環境。他年紀尚小,頭發亂糟糟的,卻認真地學習著垂釣。他坐在青苔上,草叢掩映著他的身影,使得他與大自然融為壹體。
4、兩句“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是小兒垂釣的亮點。當過路人向他詢問如何釣魚時,小兒緊張地擺手,唯恐聲音驚擾了魚兒,從而失去捕捉的機會。他的這種舉動,既顯示了他的天真可愛,又表現出他對垂釣的專註和熱愛。
5、小兒垂釣這首詩,胡令能用簡單的詞語,描繪出壹個生動活潑的畫面。它以小兒為主要角色,展示了鄉村兒童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充滿了生活氣息和濃厚的趣味性。同時,這首詩也描繪出了小孩子的天真、熱情和活力,讓人們感受到童年的純真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