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大江大河的古詩詞如下:
1、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譯文:
青山漸漸消失,平野壹望無邊。長江滔滔奔湧,流入廣袤荒原。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出蜀時所作。李白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遠行,經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壹帶楚國故地遊覽。這時候的青年詩人,興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兩岸高聳雲霄的峻嶺,壹路看來,眼前景色逐漸變化。
船過荊門壹帶,已是平原曠野,視域頓然開闊,別是壹番景色。“江入大荒流”,寫出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從荊門往遠處望去,仿佛流入荒漠遼遠的原野,顯得天空寥廓,境界高遠。
2、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譯文:
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來悠遊,鳳去臺空只有江水依舊奔流。
賞析:
此句寫鳳凰臺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嫌重復,音節流轉明快,極其優美。鳳凰來遊象征著王朝的興盛;如今鳳去臺空,六朝的繁華也壹去不復返,頗有千古江山依舊,而人事已非的惆悵。
3、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譯文:
大江之水滾滾不斷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
賞析:
此詞懷古抒情,寫自己消磨壯心殆盡,轉而以曠達之心關註歷史和人生。上闋以描寫赤壁磯風起浪湧的自然風景為主,意境開闊博大,感慨隱約深沈。起筆淩雲健舉,包舉有力。將浩蕩江流與千古人事並收筆下。
千古風流人物既被大浪淘盡,則壹己之微豈不可悲?然而蘇軾卻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風流人物也難免如此,那麽壹己之榮辱窮達復何足悲嘆!人類既如此殊途而同歸,則汲汲於壹時功名,不免過於迂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