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急求李白《獨坐敬亭山》的詩歌鑒賞

急求李白《獨坐敬亭山》的詩歌鑒賞

李白的絕句《獨坐敬亭山》,描述了他壹段流動的情感。兩個具有特殊含義的意象:“眾鳥”與“孤雲”,現而繼逝,將詩人的情感逐步推向孤獨,最終與敬亭山的默然對視,使其孤獨情緒明朗化,並達到了最高潮。梳理詩人的情感流程,將有利於對詩美的把握。 陶淵明有詩雲:“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用羈鳥來比喻束縛。與此相反,米縛之嶼則成為無拘無束、白由自在的象征:“黃鳥於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周南·葛覃》),“伐小J’J‘,鳥嗚嚶嚶。山白幽谷,遷於喬木”(《鹿鳴之什·伐木》)。飛鳥總能給人以愉悅、白由的關感。而李白在敬亭山上首先見到的就是鳥,且非“孤鳥”,而是“眾鳥”。悠然飛翔的“眾嗚”,應帶給觀賞者愉悅,怎麽可能壹’蔔子就讓詩人產生孤獨惆悵呢?況且,李白的個性是狂放不羈的。眾鳥無拘無的邀遊廣闊的天空中,止可與李白喜好白由的性格產生***鳴。同時,眾嶼追逐Is翔時,義常伴有清脆的啼叫盧。這壹切的壹切,都會促使樂觀的李白產生無限的歡愉之感。岡此,從李白所選的第壹個意象“眾”可看出李白登山之初,心情並非是孤寂的。然而,這“眾鳥”並朱長久地盤豆在詩人眼前,而是愈ls愈高,愈飛愈高,最終競消失得無影無蹤。壹個“盡”字,把剛剛帶給詩人愉悅之感的“眾鳥”掃去了。詩人目送鳥兒飛盡,愉悅之感漸消,隨之而米的是壹絲淡淡的悵。此時,若有所火的詩人還並未徹底隱入孤獨情緒中,他的目光義捕捉到了詩中第二個意象“雲”。“雲”本是飄忽不定的,易給人以不羈之感,卻不易讓人覺著孤獨。然而“雲”字前加了壹個修飾詞“孤”,這個“孤”字往往能使本無孤獨含義的意象,轉而表達難以排解的孤寂之情:“薄雲巖際宿,孤月浪中翻”;“孤城長與白雲齊,萬_占荒涼楚水兩”;“孤館寒梅發,春風款款來”;“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I嘆”等等詩句中的“月”、“城”、“館”、“舟”、“燈”等意象都岡為前面加了壹個“孤”字,才在作品中表達了物與我的形單影孤,情與景的孤苦零仃。本詩中的“雲”也岡前面加了修飾詞“孤”而改變了原來的意義。“孤雲”,這獨臼飄浮的形象,無論是寫行人的形影孤單,還是寫白己的孤獨境遇,總的情緒都是淒清孤寂、悲涼感傷的。因而這“孤雲”意象暗示了詩人心中那份由嗚飛盡而引起的失落之感,已經逐漸向孤獨的情感轉化了。詩的最屙兩句把詩人的孤獨情緒推向了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妤壹個獨坐的“孤我”形象。眾嗚飛盡,孤雲飄逝,茫茫大地之中唯有敬亭山與詩人默默廝守,相互欣賞不已。在人家都離我而去之時,只有妳還念著我,伴著我!“相”與“兩”的重復使川,表明作者此時已與山緊緊聯系在壹起了。“只有”表明了作者對敬亭山那種對臼己不離不棄真情的感激。此時已分不山何者為詩人,何者為敬亭山,已經達到了天人合壹、物我相融的崇高境界。這兩句詩,俞陛雲認為“乃太白憤世之深,願遺世獨立,索知音於無情之物也”(《詩境淺說續編》)。這裏表現的是詩人精神上白我放逐的孤傲。在詩的深層意象中,有詩人與敬亭雙峰並峙於大地之間的崇高境界,丁飄逸中暗蘊著孤崛超拔的精神力鼙。這種遭萬物遺棄,唯有與敬亭山對視的傲然的孤獨,在讀者心中產生的震撼,甚至要遠遠超過他在《月..蔔獨酌》中所表現山的那種超凡脫俗的孤寂。對月獨酌,不只有明月為伴,還能“對影成三人”。而此時天地之間,只有這忠誠的敬亭山默默地陪伴著詩人。這裏沒有“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的互動,只有相互凝視的默契。其寂靜無聲更把詩人的孤獨情緒義推上了壹層!《獨坐敬亭山》中,詩人的情感是隨著所視物象而逐漸產生、發展、變化的。由最初的臼信、歡娛到最後無法排解的孤寂,小詩展現的是詩人如何壹步壹步走向孤獨的情感流程。若勉強將孤獨情緒灌註詩的臼始至終,則朱免過丁武斷,不僅容易使詩中意象的含義趨向單壹化、定型化,而且還可能陷入形而上的誤區,不利丁對詩美的把握,更不利r丁對詩人情緒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