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的,很幸運,我從河師大趙金紅老師和深圳園嶺小學的白皛老師的分享中,似乎懵懵懂懂地看到了經典誦讀的方向。
12月15日,我們去河師大附小聽課,壹開始,六(壹)班學生的精彩展示就把我們震撼了!孩子們居然會背那麽多的古詩詞,《琵琶行》、《出師表》、《行路難》等遊刃有余;會用那麽多種方式背誦古詩詞,吟誦、打節拍、吟唱等等,真可謂是精彩紛呈。這麽豐富多彩的匯報,根本就不像壹個班能拿得出來的,下課,我專門問了學生,妳們是壹個班的學生嗎?(因為有時候上匯報課,從別的班臨時借好學生的現象也是有的。)孩子回答說,是壹個班的,這些詩詞他們都會。後來,趙老師也自信地說,孩子們匯報的只是冰山壹角,他們會背還有更多,由於時間關系,他們刪減的好多,而且,每壹首古詩詞,每壹個孩子都會背!
這,簡直太不可思議,六年時間,孩子們幾乎背完了初高中在內的所有必背古詩詞,可想而知,這些孩子們上了初高中會多麽輕松。我們驚訝於孩子怎麽能背這麽多,趙老師卻說,他們背經典很簡單,就是,讀讀讀,背背背,而且都是在學校裏進行,沒有占用課余時間。
他們的做法是:
1.時間
每天晨讀15分鐘,每周壹小結,小組內展示。
2.方法
不求甚解,熟讀成誦。不檢查,熟讀成誦,由難到易,初高中經典壹網打盡。
說起來,並不難,難的是堅持。水滴石穿的道理都懂,集腋成裘的故事也都明白,經典誦讀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只有積累,日積月累。
這壹點,我是深有體會的,我們學校開展經典誦讀幾年了,我們校長每天中午堅持帶領全校學生誦讀經典,讀過《弟子規》、《治家格言》、《論語》等。後來,很多孩子都會背了。我看到了堅持的力量,堅持下去,我們的學生壹定會收獲更多。
白皛老師的分享讓我明白了,經典誦讀,不僅要讀,還要寫。我們閱讀不是為了閱讀而閱讀,閱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表達,表達是最終的方向,創作是最終的目的。以寫作為本位的教學方式是白皛老師的教育理念,所以他的教學很簡單就是讀和寫。他以詩歌教學為抓手,讀詩,寫詩,讓孩子們在詩歌中發現生活的美好。這樣的課堂聽著就特別美好,做白皛老師的學生真幸福。
白老師給我們展示了許多他班孩子做的詩,不僅充滿趣味,而且符合詩的格律,真是難能可貴。可見,他的教學是有效果的,而且據他說,他教的孩子語文都特別好,這個我相信,會寫的孩子語文水平肯定會不錯。白老師教了壹些教孩子們讀詩寫詩的方法,雖然只是簡單介紹,也令人矛舍頓開。
教學中,我們似乎都很忙,忙著教生字,講課文,做練習題,寫作文,為了考出好成績,我們使出了渾身解數,可是,我們學生卻成績平平。為了教學而教學是辛苦的,也是事倍功半的。
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像白老師那樣直達教學目標,為了寫而教,為了寫而讀呢?把教學簡單化,就是讀和寫呢?或許可以試試。
印第安人有句話:“別走的太快,等壹等靈魂。”在經典誦讀的道路上,我們不能急,慢慢地讀,認真地寫,用心體會我們民族經典裏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