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癥是壹種由來已久的精神疾病,以思維、情感和行為不協調,精神活動脫離現實為特征。可分為ⅰ型和ⅱ型。前者以陽性癥狀(幻覺、妄想)為主,後者以陰性癥狀(冷漠、缺乏主動性)為主。
精神分裂癥是最常見的精神疾病。早期主要表現為性格改變,比如不理親戚,不註意衛生,對著鏡子壹個人笑。疾病的進壹步發展表現為思維紊亂,患者思維過程缺乏邏輯和連貫性,言語紊亂,語無倫次。此外,典型的癥狀是妄想和幻覺。所謂妄想,就是壹種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的想象,比如認為有人要殺他,或者認為他是壹個偉大的發明家,或者是世界上的英雄。
研究表明,脾氣習慣的突然改變可能是精神疾病的先兆。
如果妳的親朋好友原本都是整潔的人,突然無緣無故變得邋遢起來;原本開朗健談的人變得不開心了,他們經常會懷疑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所以妳應該考慮帶他們去看心理醫生,因為這些都是心理疾病的早期癥狀。專家提醒公眾,很多患有慢性疾病且難以治療的精神病人,因為不了解或忽視早期癥狀而錯過了治療的時機,給未來帶來更大的痛苦。廣東省精神衛生研究所金博士介紹,目前很多精神疾病的病因不明,藥物控制有限,很多患者容易復發,所以早治是最好的治療方法。但是,很多患者和家屬在發病初期,由於缺乏知識或其他原因,未能發現該病。他們以為是普通的神經炎,錯過了治療的時機。廣東壹家大醫院的男婦科醫生壹直很努力,但從兩年前開始,他總覺得醫院領導找他的茬,處處為難他,多次和他發生沖突。此外,他還懷疑妻子有外遇,多次去妻子單位調查。周圍的人都以為他只是做思想工作。直到發展成在家打老婆,和單位領導拍桌子,才被送進精神病院治療。他被診斷為偏執型精神病,是最難治療的精神疾病之壹。病人進出精神病院幾次,病情還是壹樣。現在他成了壹個精神病人在街上遊蕩。據介紹,精神疾病從最初癥狀完全暴露出來平均需要兩年時間,最佳治療時間是上半年,所以關鍵是要學會識別精神疾病的早期癥狀,盡早治療。廣州某勞教所職工的妻子,40多歲,壹直在勞教所食堂工作。她平時很健談,喜歡和人聊天。但是壹個月前,她的家人看出她不喜歡和外人打交道。在家裏,她只是嘮叨,說別人只說自己的壞話。在看電視和報紙的時候,她也說過壹些針對自己和家人的話。有時候她自己在屋裏哭,甚至幻聽,家人都以為她心情不好。但是,勞教所醫療站的醫生建議她趕緊去精神衛生研究所。醫生看了之後,認為是精神分裂癥早期。還好來得早,壹年內就能治好。如果發病後又復發,至少要三年才能治療,而且無法根除。目前三級以上醫院均設有精神科,為患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更多途徑。10 6月5438+0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廣東省衛生廳將在起義路上開展現場咨詢活動,提高人們的精神衛生意識。
精神分裂癥與出生時缺氧有關。
根據加州大學Tyrone D. Cannon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的研究,導致胎兒缺氧的壹些特殊產科並發癥與精神分裂癥的早期發病有關。
坎農和他的同事隨機選擇了80名出生於芬蘭65438年至0955年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以及56名年齡、性別和社會階層相同的無血緣關系的成年人,分析了他們的胎兒期和出生記錄,並觀察了許多與胎兒期和出生有關的並發癥。他們根據精神癥狀首次發作的時間將精神分裂癥患者分為兩組:早期發作和晚期發作。早發是指女性在22歲之前發病,男性在19歲之前發病。
研究人員發現,胎兒感染、胎兒生長遲緩及其社會階層與精神分裂癥的發展無關,但導致胎兒出生時缺氧的產科並發癥在疾病的發展中發揮了作用。它們使精神分裂癥早期發病的可能性增加壹倍,但與疾病的晚期發病無關。
事實上,每壹個導致組織缺氧的並發癥都會增加精神分裂癥的早期發病率,因此經歷過三次或三次以上產科並發癥的患者,其患病幾率可能是沒有並發癥的患者的10倍。
在這些並發癥中,與精神分裂癥早期發展最密切相關的是出生時窒息,此時孩子暫時完全缺氧。
坎農和他的同事指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兄弟姐妹沒有像正常人壹樣在產科組織中缺氧,這意味著產科並發癥不是由導致精神分裂癥的遺傳因素引起的。
作者還強調,組織缺氧本身並不能預測精神分裂癥,因為許多有並發癥的受試者並不會成為精神分裂癥患者。此外,由於三分之壹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出生時沒有組織缺氧,這種並發癥不是疾病發展的唯壹致病因素。
鑒於產科缺氧常累及大腦顳葉,這種缺氧與精神分裂癥有關,顳葉是大腦中出現精神癥狀的區域。坎農的團隊提出,在有精神分裂癥遺傳預測的人中,出生時缺氧會導致顳葉的神經連接減少。
輻射可能導致精神分裂癥。
德國科學家最近發現,接觸醫用X射線或乘坐長途飛機時受到輻射的孕媽媽,會對子宮內的胎兒造成嚴重傷害,在這些暴露的胎兒未來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患精神疾病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亞琛大學的ChristophSchmitz和他的同事首次展示了子宮內受到輕微輻射後小鼠海馬體的變化,這種變化只出現在它們成年的早期。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發現可以為成年後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疾病的形成提供重要線索。
在他們的研究中,他們讓雌鼠在懷孕的某個階段接受X射線照射。之後,研究人員對母鼠進行了檢查,並在幼鼠生長的1和6個月時對其進行了兩次檢查。研究人員發現,在輻射暴露後的頭幾天,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幼鼠受到了損害。1月時,有壹些證據表明幼鼠體內的DNA受到了損傷,但到了6個月時(此時幼鼠的發育相當於人類20年的水平),鼠腦中的海馬溝細胞嚴重缺失。
研究人員認為,問題在於輻射破壞了動物體內為細胞提供能量的線粒體。當胎兒受到輻射時,線粒體不再能為修復受損的DNA提供足夠的能量。
兒童精神分裂癥的流行病學
兒童精神分裂癥的患病率低於成人。據國外報道,1.5歲以下精神分裂癥患病率約為0.1.4% ~ 0.34 ‰。國內文獻報道兒童精神分裂癥患病率為0.05% ~ 0.08 ‰,男女比例相近。10歲前開始發病的患者較少;10歲以後,患者明顯增多。發病年齡最小為3歲,多數為12 ~ 14歲。
精神分裂癥能治愈嗎?
精神分裂癥是最常見的嚴重精神疾病。由於該病病因不明,國際上尚無根治方法,多數患者有慢性化傾向,需要長期服藥。
那麽,精神分裂癥的結局是什麽?目前醫療水平約為三:1/3: 1/3,臨床治愈或基本治愈,工作能力接近病前水平,日常生活自理;1/3癥狀部分緩解,正常工作困難,但日常生活基本自理;而1/3既不能正常工作,也不能自理。
壹般來說,以下因素提示預後不良或不利於患者康復:慢性起病;沒有明顯的誘發因素;有積極的精神疾病家族史;兒童期和青春期發病早;單身、分居、離婚、喪偶;病前內向、孤僻、敏感、多疑;生病前工作和社交能力差;每次攻擊都需要很長時間;患者主要表現為思維差、冷漠、懶惰、被動、行為退縮;有反復洗手、反復思考壹個詞等強迫癥狀;沒有及時就診,沒有系統治療;劑量未達到有效治療劑量;服藥未達到有效療程;家庭缺乏情感支持系統;長期病假,越病越嚴重;長期住院,脫離社會,導致社會功能退化;男性的效果略遜於女性。
青少年精神分裂癥
精神分裂癥是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之壹,以基本人格改變、思維、情緒和行為分裂、精神活動與環境不協調為特征。
青少年精神分裂癥臨床表現的壹個特點是患者在做白日夢,明顯脫離現實。病人認為自己聰明,漂亮,出身名門,有過人的天賦,會做出壹些驚天動地的成就,有偉大的發明創造,能拯救全人類。女患者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美麗的公主”,會有“白馬王子”向她求婚。為此,患者整天沈溺於虛幻的快樂中,有時還會傻笑。他們的想法大多是荒謬的,支離破碎的,沒有規律的,內容時不時的變化,就像白日做夢壹樣。所以有人用“白日做夢”來形容這種情況。
青春期是性發育的活躍期,所以患者的另壹個特點就是性色彩濃厚。追異性、舉止不雅、談吐不雅,甚至當眾脫衣、裸體、當眾手淫的現象屢見不鮮。他們濫交,女病人容易隨意委身於陌生人,所以護理上要特別註意。
精神分裂癥的治療評價
精神分裂癥是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之壹,以基本人格的改變,思維、情感、行為的分裂,精神活動與環境的不協調為特征。這種疾病的原因還不清楚。大多始於青壯年,病程遷延,進展緩慢,可能發展為衰退期。需要早發現早治療。早期治療效果好,但如果是慢性的,效果就差了。
臨床表現
1.思維的放松、破壞性思維、思維的中斷、思維的湧現、病態的符號思維和新的文字作品。2.情感冷漠,情感不和諧,情感倒錯。3.意誌活動下降和缺乏,表現為活動減少、缺乏主動性、孤立性和被動性;甚至意圖都是錯誤的。4.妄想:受害妄想、參照妄想、領悟妄想、影響妄想、愛的妄想和控制感。5.幻覺:幻聽,幻視,幻視,幻視,幻視。6.感知綜合障礙。7.壓力綜合癥。
診斷基礎
1.表現為思維和知覺障礙,情緒不協調遲鈍,缺乏意誌活動癥狀。2.病程往往發展緩慢,延緩。3.沒有特別的陽性體征,大部分患者早期沒有意識,智力低下。4.多巴胺B羥化酶活性下降。
治療原則
1.早發現早治療。2.治療以抗精神病藥物為主,輔以電休克低血糖治療和中藥治療。3.恢復期給予心理解釋和支持治療,改變病態認知。4.提高重新融入社會的適應能力。
用藥原則
1.原則上單壹用藥。2.壹般服藥時,先從小劑量開始,慢慢加大劑量,2周內加至治療劑量。3.對拒絕服藥或企圖藏藥者,使用長效制劑。4.盡可能使用最小劑量,保持最佳效果,避免使用過量劑量。5.對於抑郁癥、藥物引起的錐體外系反應和難治性病例,可考慮聯合用藥。6.使用氯氮平時,必須定期復查血象。7.癥狀控制後,小劑量使用2-3年。
輔助檢查
精神分裂癥被認為是壹種功能性疾病,所以實驗室檢查主要用於排除器質性障礙引起的診斷和精神障礙。而PET和事件相關誘發電位被認為對精神分裂癥有壹定意義,但不具有特異性。
療效評估
1.虞姬:(1)精神癥狀完全消失;(2)自知恢復良好,能批判病中癥狀;(3)能夠適應現實生活,具有壹定的工作能力;(4)癥狀緩解後,經3-4周觀察,無復發及並發癥跡象。
2.改善:(1)主要精神癥狀消失;(2)自知力部分恢復;(3)雖有輕微人格改變或部分幻聽殘留,但不影響適應現實生活的能力。
3.未解決:(1)精神癥狀基本不變;(2)仍然沒有洞察力;(3)不能適應現實生活。
對精神分裂癥多方面的壹般性介紹
本病是壹組病因不明的精神病,好發於青壯年,常出現知覺、思維、情感、行為、精神活動不協調等障礙。壹般由於無意識障礙和精神發育遲滯而導致病程延長。
診斷標準
1.癥狀標準:可以確定至少有以下兩種癥狀,且每種癥狀都不是繼發於意識障礙、精神發育遲滯和情緒高低。單純精神分裂癥另有規定。
1.有明顯聯想障礙的松弛或破碎思維,或邏輯倒置,或病理性符號思維;
2.妄想原發性妄想(如妄想知覺和妄想心境),或內容相互矛盾的妄想,或兩個或兩個以上互不相幹的妄想,或內容荒誕離奇的妄想,無需核實即可確定為病理性;
3.情緒障礙、情緒倒置或情緒不和諧;
4.持續壹個月以上的聽覺批判性幻聽,或爭議性幻聽,或命令性幻聽,思維性幻聽,或言語性幻聽,或聽到的語言聲音來自身體某壹部位;
5.行為障礙、壓力癥狀或怪異愚蠢的行為;
6.意誌下降,比以前更孤僻、懶惰、思維差、情感淡漠;
7.有壹種被動的體驗,或者是被控制的體驗,或者是頓悟,或者是思維被傳播的體驗;
8.思維被插入,或被撤回,或被打斷,或被強迫;
二。嚴重程度標準:自知力喪失或不完全,且至少有下列情況之壹:
長度社會功能明顯受損;
2.現實測試能力受損;
3.不能有效地與病人交談。
三、病程標準:精神障礙的病期至少持續3個月,除非單純型另有規定。
四、排除標準:
1.以上癥狀肯定不是因為腦器質性精神障礙、軀體疾病、精神活性物質、非依賴性物質引起的精神障礙。
2.如果癥狀同時符合精神分裂癥和情感性障礙的診斷標準,則精神分裂癥癥狀的病程至少比情感性障礙的病程長兩周,才能確診為精神分裂癥。
單純性精神分裂癥的診斷
壹是符合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第六癥狀標準,以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意誌缺失、社交退縮等陰性癥狀為主要臨床癥狀。
二是起病隱匿,發展緩慢,病程至少兩年,逐漸趨於下降。
第三,從未出現過明顯的陽性精神病癥狀。
精神分裂癥的原因
遺傳和生理因素。
父母與孩子的交流異常,包括父母用雙重標準和雙語表達自己的意見,含糊不清和混淆視聽的話等。,會削弱孩子的現實感,使他們從現實中退縮,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裏,使他們成長中的孩子更容易患心理疾病。外界壓力太大。
精神分裂癥的遺傳和特征
第壹,遺傳因素
自從rudin(1916)開始認真研究精神分裂癥癥狀的遺傳學以來,半個多世紀的系統家系調查證明,遺傳因素在精神分裂癥的發生中起著壹定的作用。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患病率遠高於普通居民;與患者血緣關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兒童、兄弟姐妹、父母最高,分別為16.4%、11.5%-14.3%、9.2%-10.3%。但遺傳在病理學上的作用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臨床上也不壹定是絕對的遺傳性精神病。除遺傳因素外,該病的發生是人體生理、心理和環境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
第二,個體特征
精神分裂癥患者在發病前有壹些特殊的人格特征,如孤僻、內向、害羞、明暗、思維不合邏輯、喜歡幻想等。,也就是所謂的精神分裂型人格。國內很多學者研究發現,約50%-60%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在發病前有人格分裂。因此,培養良好的人格特征和健康的心理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更多在/內克/神精內克/神精分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