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旅行&想法‖詩在心裏,遠方不在遠方

旅行&想法‖詩在心裏,遠方不在遠方

1.

8、9歲時,學校組織春遊。壹人手持壹面小紅旗,背著水壺,去爬學校後面的山。山頂上有壹個寨,叫雲山寨。

寨後,是刀劈斧砍般自然形成的峭壁。站在上面被山風吹著,小鳥就在頭頂扇著翅膀,閉上眼,吹著柳樹皮做的小哨,像成了仙童壹樣。

峭壁下是茂密的野樹叢林,胡亂生長的荊棘雜草。稍遠壹點,是高低錯落的農田。再遠壹點,能看到公路上的車輛和兩旁的工廠。

喜歡站在高處,望著遠方的壹覽無余。而這壹覽無余,總會被更高壹點的山擋住。於是下次就登上對面的山頭,可是還會有再高壹點的山擋住。

登高遠望,壹山放過壹山攔。山那邊是什麽?是更高壹點的山。遠方的遠方是什麽?還是遠方!是更遠壹點的地方!

站在這個山頭回望走過的山頭,再看看前面的山頂,總會感嘆剛剛爬過的山真不算高!紅塵路上,瞻前顧後,亂我心者多煩憂,前路漫漫幾多愁。

過往,風雨如晦。遠方,花開正濃。

2.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銷魂。次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不知道是什麽時候看過這首詩。印象特別的深刻。我喜歡詩,不是覺得它韻律優美,也不是因為它對仗工整,更不是為了附庸風雅。

我喜歡詩,是因為很多詩詞都像畫壹樣美。初春的煙雨迷濛裏,青衣士子,騎著瘦驢,馱著壹篋舊書,嗒嗒嗒嗒,走到劍門關下,喝壹口西鳳酒,彈掉衣冠上的塵土,繼續趕路。

僅僅因為自然風光而聞名天下的名勝古跡很少。嶽陽樓記裏的千裏江山如畫,是範仲淹想象出來的巴陵勝狀。這位老先生壓根沒到過洞庭湖!所以心看到的風景有多美,繡口壹吐,才會有靈動絕妙的詩詞!

遠方不壹定在遠方,但詩也許是在遠方。張繼如果沒有到過寒山寺,就不會有“江楓漁火對愁眠”;崔護如果沒有去過城南莊,也自然不會有“人面桃花相映紅”。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眼前的茍且常常會讓我們陷入混沌麻木,內心痛苦,以致對鏡自照,而生面目可憎之感。去遠方看看,觸摸詩詞裏的秀麗風光,用心感受山川湖海的擁抱。

3.

不知從何時起,詩和遠方被拿來和眼前的茍且相對照。眼前的就壹定是茍且嗎?詩和遠方也似乎不能並列。詩和遠方,更多反應出的是人們對當下的不滿,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和期盼。

阿會是我同學,高中就出落的清雅迷人如仙子壹般。每天傍晚,阿會都會去操場跑步。夕陽斜照裏,男生們壹手握著烙饃卷菜,壹手端著小米稀飯,望著她婀娜的倩影,食堂的飯菜這壹會兒,就變成了山珍海味。

大學畢業,阿會留在上海的壹家房屋開發集團。每天擠地鐵,轉公交,繪圖紙,寫文案,談客戶,還要應付國企辦公室的宮心計。

有同學壹直抱怨上海,生存艱難,不堪重負,壹心想著逃離。而阿會的生活和工作還是安排的,像她的容貌壹樣優雅。

周末去歌劇院,聽交響樂,看歌劇。去圖書館參加讀書交流會,朗誦詩歌。春天,養的水仙花開了,會邀請幾個好友來住處,喝下午茶,賞花。年假,壹個人背著包,去品味各地的好山,好水,好風光。

我們常常希望,用寄情山水,來沖淡眼前的茍且。我們常常希望,用遠方的美好,來安慰現實的不堪重負。遠方未必有賞心悅目的良辰美景,人生最美好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從容。

也許只有經歷真正的茍且,才會知道詩和遠方的價值。人生總要寫壹首像樣的詩。許多時候,身邊的日子其實像朝陽壹樣溫暖,假如妳覺得還不夠,那麽,邁開步子,去遠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