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春日隨想

春日隨想

四周綠蔭森幽,綠葉的芬芳與青苔的氣味迎面飄漾。蹲在幽暗的光線中,沐浴在紙門的微弱反射光下,不管是冥想沈思,抑或眺望窗外庭院景色,那種心情,實難以言喻。

雨滴由屋檐或樹梢滴下,濺落在石燈籠底座,打濕石上青苔,在滲入泥土之中,其中過程,如在身邊。

不管是諦聽蟲鳴也好,欣賞鳥語也罷,都是最佳場所;不僅宜於月夜,更是咀嚼四季不同風華的不二之選。

以上文字是壹個空間的描寫,大家讀完之後,能想象出是壹個什麽空間呢?

估計大家都不會往“廁所”這個詞想。不過,以上文字還真的是描寫廁所。日本的廁所。日本的古廁。文字摘自《陰翳禮贊》這本書。

這種古廁被描述得這麽美,還真有了想去日本體驗壹番的心願。

如廁這件事可謂是非常私人又略顯不雅,卻又是我們天天面對的事。日本的古廁,按照上面的描述來看,日本人是為這種無可避免的生理現象提供了壹抹閑暇時光,不至於在做這件本能類的事務時覺得是在浪費時間,在那置錐之地中盡量營造出美感。對於古代日本人的這種追求,我深感敬佩。

能營造出這樣格調的如廁體驗,《陰翳禮贊》這本書裏所傳達出來的要點是“光線”。

我們都知道,在攝影裏,光線是靈魂。沒有光線的明暗對比,無法形成有深意的視覺效果。日本的古典美學中,不追求敞亮,追求攝影中明暗的對比,甚至是刻意營造出陰翳的效果。

陰翳的原意是枝葉繁茂成蔭。在日本,陰翳成為了壹種富有民族特色的、對美的追求,在那種幽暗、靜謐之中能讓人品味到壹股禪意。陰翳的格調可以說是日本古典美學的精髓。這也是為什麽日本的茶道、花道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總能給人大道至簡的感覺。

我喜歡日本的古典生活美學,僅僅是壹些庭院的照片,就足以掃掉壹日的風塵仆仆。那樣的氣場,用枡野俊明的話說,它是壹個能量點,在這個能量點裏,我們變得專註又平靜。

我最近看了五本日本生活美學的書籍,如沐春風,身輕如燕。正在閱讀的這本《禪與極簡生活藝術》,作者是枡野俊明,壹位禪僧,壹位禪庭景觀設計師。他把“簡”和“禪”,用極為易懂、樸素的語言描繪,仿佛隔空與壹位循循善誘的長者壹起品茶聊天,讓我們明白生命的真諦,激發我們去追求、詮釋和展現壹種禪的生活方式。

再把它和《陰翳禮贊》做壹個結合,便更加了解日本所營造出來的“禪”文化是如何詮釋出來的,它通過器、物、空間在人的心靈層面摒棄繁重,回歸輕盈,讓我們進入壹種氛圍、通道,去品嘗寂靜之中,我與自己,與世界,與萬物的關系。

枡野俊明說:

“禪,極簡,都不是抵抗物質,對抗生活,而是要理性、理性、再理性地看待物質、欲望,過平衡的生活。”

“禪的境界是智慧。智是事物本質,慧即抉擇能力。”

結合他所說的,和我自身的體驗,我對極簡和禪之間的關系有了這樣的理解:

簡,並非簡單,是過濾後的精華。精華務必是在選擇之後形成的。選擇即是取舍,取舍即要面對內心的真實需求,最終留下的是符合內心需求的,是滋養的,是安在的。這個追求簡、成為簡、呈現簡的過程即是禪。

禪即是壹種能力,又是壹種取舍的延伸。在這個取舍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清晰什麽是最重要的,這個“重要”上升到了關註自己的內心,如何去滋養,並獲得真正的自由。所以,禪不會說謊。如果我們沒有達到那種境界,我們無法體現出禪意;如果我們到達了那種境界,我們無需刻意便處處體現出禪意。

枡野俊明的作品足以闡釋他的境界。從這些設計出來的庭院照片,我們可以看到,壹棵樹、壹塊石頭、壹撮青苔,它們的多少、所處的位置、角度、形態,構成了壹個整體,而這個整體由壹連串的“選擇”產生。他是如何做出選擇的呢?他說:

“我壹般是壹邊觀察石頭的表情、解讀石頭的內心、傾聽石頭的聲音,邊將數塊石頭擺放在庭園中。”

這就是選擇的過程。這才是慧的真諦。經由智和慧,形成了壹種藝術,壹種交流,壹種美的延伸。如果說有什麽東西讓我塵世依然很熱愛,就是因為看到了美的延伸。它讓我對生命更加有信心,更加願意停留在此刻,去感受這股永恒的能量。

極簡,可能有壹部分人會把它理解為什麽都不要,營造壹種空無壹物的狀態。對詞、方式、狀態的追求,也並不是只有壹種,我們需要去看很多種,然後再尋找出哪壹種自己是最喜歡的,最舒服的。於我,我更喜歡枡野俊明對極簡的闡釋。他說:

“為了創造出壹處空無壹物的空間,我們必須放上壹些物品。如果是真正意義上的空無壹物,我們看到的就只是壹片廣闊的土地,只有放上壹些物品,我們才能感覺到“這是壹處空無壹物的空間”。這體現的是“有=無”,“無=有”。這就是極簡。”

他的這段話和我們的水墨畫所營造出來的境界是壹樣的。其實就是“留白”。

留白不是全幅畫都是白的,那就構不成壹幅畫了。留白必須是有些地方有畫,有些地方沒有,這樣才形成了壹個“留”的動作。有必須由無來呈現,不然不構成有;無必須由有來呈現,不然不構成無,這是恒常的定律。當我們把世俗的空間、物品、事件以這樣的方式進行,我們便得到壹種符合靈魂深層需求的表象效果,從而又反過來滋養靈魂。

有=無,無=有,是對應、互助、互補、依附而營造出的壹種深沈的美感。 這是人類追求的其中壹種形式的美。雖然進入科技時代,有這種追求的人越來越少,可它不會湮滅,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追求,不管如何,總會留有火苗。我們以為生物上的繁衍是人類得以延續的火苗,其實不是。火苗是對美的追求,是對它的熱愛。它能讓我們找到歸途,並把我們帶回家。

我沈浸並在這種美的延伸之中獲得莫大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