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求歡的壹首詩是《醜奴兒》。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齊州章丘人,居濟南。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有“千古第壹才女”之稱。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丈夫趙明誠***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藝術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壹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作品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輯有《漱玉集》《漱玉詞》。
秉承家學: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裏,耳濡目染,家學熏陶,加之聰慧穎悟,才華過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曾受到當時的文壇名家、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的大力稱贊。李清照的少年時代隨父親生活於汴京,優雅的生活環境,特別是京都的繁華景象,激發了李清照的創作熱情。
除了作詩之外,開始在詞壇上嶄露頭角,寫出了為後世廣為傳誦的著名詞章《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此詞壹問世,便轟動了整個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李清照讀了著名的《讀中興頌碑》詩後,當即寫出了令人拍案叫絕的和詩《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 兩首。
此詩筆勢縱橫地評議興廢,總結了唐代“安史之亂” 前後興敗盛衰的歷史教訓,借嘲諷唐明皇,告誡宋朝統治者“夏商有鑒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壹個初涉世事的少女,對國家社稷能表達出如此深刻的關註和憂慮,不能不令世人刮目。因此,宋代周煇的《清波雜誌》認為,這兩首和詩“以婦人而廁眾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