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孔子孟子都是寫什麽的

孔子孟子都是寫什麽的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言論著作

語錄匯編

孔子的言論主要記錄在《論語》中。《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壹,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1]?

《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在南宋後並稱“四書”。通行本《論語》***二十篇。《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微言大義”。?[28]?

文獻整理

孔子晚年致力教育,修《詩》《書》《禮》《樂》,序《周易》(稱《易經》十翼,或稱易傳),撰《春秋》。後人合稱之為《六經》。?[1]?

詩歌創作

相傳孔子作有《去魯歌》《蟪蛄歌》《龜山操》《盤操》《猗蘭操》《將歸操》《獲麟歌》等詩歌。這些詩歌多載於《樂府詩集》,可信度不高。

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濟寧鄒城)人。

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壹,地位僅次於孔子,與孔子並稱“孔孟”。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

著作

《孟子》壹書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壹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戶誦的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壹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壹直到清末,“四書”壹直是科舉必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