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毛澤東同誌回韶山,曾專門邀請親友中的老人來吃飯。他給老人們敬酒,老人們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主席立即回答說:“敬老尊賢,應當應當。”
2、《祭母文》
1919年,毛澤東的母親患腮腺炎。在長沙讀書的毛澤東得此消息急忙往家趕,想接母親去省城治病。可是因並發其他病癥,毛文氏--文其美還是離開了人世。毛澤東萬分悲痛,用淚和墨寫下了《祭母文》和兩幅靈聯。壹聯是:“疾草尚呼兒,無限關懷,萬端遺恨皆須補;長生新學佛,不能住世,壹掬慈容何處尋。”另壹聯是:“春風南岸留暉遠,秋雨韶山灑淚多。”從這兩幅聯中,看到毛澤東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感受,表達了他對母親的孝敬之情。
3、外交部長洗尿褲
那是1962年的春天,陳毅隨總理出訪回到四川,途經成都去看望80歲的母親,正逢剛把失禁後的尿褲換。陳毅拿起尿褲:“小時候,您給我洗了無數次尿褲,今天就讓我也給您老洗壹件”。洗啊洗,洗得春花把頭點:外交部長洗尿褲,傳統美德傳千年。
4、漢文帝親奉湯藥
漢文帝劉恒,是壹位比較寬厚有為的封建帝王,由於他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曾給社會帶來壹度繁榮昌盛。史稱“文景之治”。
劉恒還是壹位孝順母親的君主,其生母薄太後多病,他在處理完繁忙政務後,認間經常親自在母親病榻旁陪伴。在薄太後患病三年間,劉恒經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文帝都要先親自嘗過後,才讓太後服用。
5、朱老總孝敬雙親
朱德總司令對父母的孝敬是有口皆碑的。他幼年在家時,對父母就非常敬重老順。鄉親們常對他贊不絕口。他後來從軍當上軍官,向父母寄物匯款克盡孝道。參加革命後,當了總臺令,指揮千軍萬馬對敵作戰,但他仍然掛念家鄉的親人。當他得到母親去世消息後,非常悲痛,寫了感人肺腑的《母親的回憶》,以寄托他對母親的無限思念。
6、為老人奉獻愛心
西安市民王曾吾夫婦無兒無女,年老力衰生活上有許多不便。衛生學校六百多名女生,輪流擔負起照料老兩口的責任,她們決心:要像對待自己父母壹樣,使他們幸福地度過晚年。
無獨有偶,北京空軍電訊工程學院七隊第七團小組,利用課余時間,義務照顧王承華老年夫婦16年。
16年來,第七團小組的學員雖然換了壹批又壹批,但為老人獻愛心的接力棒壹直往下傳:老人住的房子漏雨,學員們出錢出力修;老人寂寞,學員為他們組裝了電視機和收音機;老人病了,學員們送醫,餵藥,端屎端尿;買米,買煤,擔水等活全部由學員們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