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歷史劇《屈原》。《屈原》創作於1942年1月。寫屈原壹生的悲劇故事,愛國力量與妥協投降派的鬥爭。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寇加緊對中國的侵略,集中主力對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蔣介石則加緊反***,大搞分裂,與1941年1月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同時,在國統區大肆捕殺***產黨人和抗日進步人士。整個國統區成了令人窒息的鐵罐頭。 面對黑暗如漆的現實,全中國進步的人們都感受著憤怒。郭沫若便以歷史劇為投槍,借古喻今,創作了歷史劇《屈原》,有意識地“把時代的憤怒復活在屈原時代裏”。並說:“我是有意借屈原的時代來象征我們的時代。” 屈原是戰國時代偉大的詩人和政治家。崇高的愛國主義思想和忘我的鬥爭精神是他的性格特點。他熱愛祖國和人民,衷心地希望楚國能強盛起來,實現統壹中國的大業。 “然其主昏庸,竟至賫恨滅性(性命)。”(見《載敬堂集》) 二千三百多年後的詩人陳誌歲,對此無比感嘆,其《屈原》詩曰:“浩氣幹霄漢,沈湘忠侫分。才堪佐明主,無計事昏君。”(摘自《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
屈原是偉大的愛國主義的形象。他是人民的理想,是光明和正義的化身,是中華民族的靈魂。他高尚的政治情操和理想,不屈不撓的鬥爭意誌,壯懷激烈的氣節和風骨,融註著我們民族偉大而悠久的歷史精神,顯示了民族的無窮力量,也展示了作者強烈的愛憎和戰鬥的革命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