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關於午門景色的詩句

關於午門景色的詩句

1.描寫傍晚護城河的景色的詩句

半江瑟瑟半江紅.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古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壹帶傷心碧.

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

附上最愛兩首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壹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壹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沈沈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2.關於湖泊美麗景色的詩句

1、移家別湖上亭

唐代: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譯文

春風駘蕩,景色宜人,我來辭別往日最喜愛的湖上亭。微風中,亭邊柳條、藤蔓輕盈招展,仿佛是伸出無數多情的手臂牽扯我的衣襟,不讓我離去。

2、釣船歸·綠凈春深好染衣

宋代:賀鑄

綠凈春深好染衣。際柴扉。溶溶漾漾白鷗飛。兩忘機。

南去北來徒自老,故人稀。夕陽長送釣船歸。鱖魚肥。

譯文

綠色純粹,盛春時節的綠色是染衣的天然好材料。濃烈春意觸近柴扉。(湖面)水波蕩漾,白鷗飛舞,眼前的景象讓白鷗和"我"都忘卻機心(與世無爭)。看著南來北往的行人。只有"我"獨自老去,(朋友離別)故人漸漸離去。夕陽西下,湖面晚霞遙送(我的)漁船回家,水中鱖魚正肥(落花人獨立之感)。

3、南湖

唐代:溫庭筠

湖上微風入檻涼,翻翻菱荇滿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鳥帶波飛夕陽。

蘆葉有聲疑霧雨,浪花無際似瀟湘。

飄然篷艇東歸客,盡日相看憶楚鄉。

譯文

南湖上微風入檻習習生涼,隨風飄動的菱荇葉子遍滿池塘。

野船緊靠在春草叢生的岸邊;水鳥帶著波光在夕陽下飛翔。

風吹蘆葉颯颯作響疑是天在下雨;浪花無邊無際很像洞庭風光。

整天看著篷船飄蕩在湖上,我這東歸客不禁想起太湖邊的故鄉。

4、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

荷葉接天望不盡壹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5、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

荷葉接天望不盡壹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3.關於湖泊美麗景色的詩句

劉禹錫的<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壹青螺。

瀟湘八景詩·洞庭夜月

宋·張經

秋夜凈無雲,嫦娥展孤鏡。

灝氣浸澄波,蕩漾光還定。

飲 湖 上 初 晴 後 雨

[宋] 蘇軾

水光瀲灩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春題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壹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壹半勾留是此湖。

歐陽修《西湖》詩:

菡萏香消畫舸浮,使君寧復憶揚州。

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

西湖留別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慘風煙,祖帳離聲咽管弦。

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

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

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

和西川李尚書漢州微月遊房太尉西湖

唐劉禹錫

木落漢川夜,西湖懸玉鉤。旌旗環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極想前事,神交如***遊。瑤琴久已絕,松韻自悲秋。

潁州從事西湖亭宴餞

唐許渾

西湖清宴不知回,壹曲離歌酒壹杯。

城帶夕陽聞鼓角,寺臨秋水見樓臺。

蘭堂客散蟬猶噪,桂楫人稀鳥自來。

獨想征車過鞏洛,此中霜菊繞潭開。

憶西湖

明張煌言

夢裏相逢西子湖,誰知夢醒卻模糊。

高墳武穆連忠肅,添得新祠壹座無。

西湖雜詩

清黃任

珍重遊人入畫圖,樓臺繡錯與茵鋪。

宋家萬裏中原土,博得錢塘十頃湖。

4.描寫景色的詩句

描寫鄉村秀麗景色的詩句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描寫冬天景色的詩句

1.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杜甫:《兵車行》)

2.秋月楊明惲,冬嶺秀寒松。(陶淵明:《四時》)

3.南鄰更可念,布破冬未贖。(陸遊:《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

4.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董思恭:《守歲》)

5.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王微:《四氣詩》)

6.隆冬到來時,百花即已絕。(陳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張謂:《早梅》)

8.兒童冬雪鬧比鄰,據岸愚儒卻子珍。(陸遊:《秋日郊居》)

9.邯鄲驛裏逢冬至,報膝燈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杜甫:《小至》)

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王維:《相思))

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6.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7.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9.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10.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遊園不值》)

詩中夏

1.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白居易:《觀刈麥))

2.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李商隱:(晚晴))

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

4.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

5.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復古:《大熱》)

6.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李昂:《夏日聯句》)

7.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8.連雨不知春去,壹晴方覺夏深。(範成大:《喜晴》)

9.清江壹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詩中秋

1.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曹操:《觀滄海》)

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嶠:《風》)

3.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4.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杜甫:《絕句》)

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8.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

5.關於景色的詩句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萬樹江邊杏,

新開壹夜風。

滿園深淺色,

照在綠波中

唐 王涯《春遊曲》

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

唐 韓愈《春雪》

肅肅花絮晚,

菲菲紅素輕。

日長雄鳥雀,

春遠獨柴荊

唐 杜甫《春運》

6.描寫邊塞風景的詩句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塞

"悲涼千裏道,淒斷百年身”,“劍鋒生赤電,馬足起紅塵”,“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將軍下天上,虜騎入雲中”,“夜關明隴月,秋塞急胡風”----杜甫

《從軍行》七首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裏愁。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雲沙古戰場。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殺人莫敢前,須如猬毛磔。黃雲隴底白雲飛,未得報恩不得歸。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古意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旁交河。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雲萬裏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葡萄入漢家。----古從軍行

“三十羽林將,出身常事邊。春風吹淺草,獵騎何翩翩。插羽兩相顧,鳴弓新上弦。射麋入深谷,飲馬投荒泉。馬上***傾酒。野中聊割鮮。相看未及飲,朵虜寇幽燕。烽火去不息,胡塵高際天。長驅救東北,戰解城亦全。報國行赴難,古來皆***然。”(崔顥《贈王威古》)

7.描寫山川美景的詩句有什麽

1、壹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2、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

3、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4、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範仲淹

5、水何淡淡,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6、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7、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8、“山嶂遠重疊,竹樹近蒙籠。開襟濯寒水,解帶臨清風”(《遊沈道士館》)

8.描寫塞外景象的詩句

邊塞詩鑒賞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簡析在路上遇見回京的使者,請他捎句話給家人不要掛念,這是人之常情,但通過詩人表達出來就深了壹層,結句尤讓人覺得似含有無數悲辛。

* 隴西行 作者: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春閨夢裏人。

簡析這首詩是對戰爭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訴,人人讀了都感到沈痛! * 登幽州臺歌 作者: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註幽州臺:又稱燕臺,史傳為燕昭王為招攬人才所築的黃金臺,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縣。 簡析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反叛,武則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軍討伐,陳子昂隨軍參謀,到了東北邊地。

武攸宜根本不懂軍事,陳子昂進諫,不僅沒被采納,反而被貶斥,因此登幽州臺抒發失意的感慨。全詩以廣闊的胸襟,慷慨悲涼的情調,感時傷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飾,其立意、氣勢和思想、感情,千百年來壹直引起人們強烈的***鳴。

* 關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註關山月:樂府《橫吹曲》調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東有白登山。

漢高祖劉邦曾親率大軍與匈奴交戰,被困七日。 簡析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壹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

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後面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 * 夜上受降城聞笛 作者: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 壹夜征人盡望鄉。 註受降城:貞觀二十年,唐太宗親臨靈州接受突厥壹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來。

但此詩的受降城所在地說法不壹。回樂:縣名,故址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西南。

回樂峰:回樂縣附近的山峰。 簡析這首七絕是歷來傳誦的名篇。

霜月、蘆笛、鄉思,構成壹幅思鄉圖,意境感人。 * 出塞 作者: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樂府《橫吹曲》舊題。

龍城:宋刊本王安石《唐百家詩選》作盧城。龍城也就是盧龍城。

龍城飛將:指西漢時名將李廣。《漢書?李廣傳》載: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勇敢善戰,匈奴稱之為“漢之飛將軍”右北平唐時改為平州,治所在盧龍,即今河北省盧龍縣。

陰山:西起河套,東抵小興安嶺,橫跨今內蒙古自治區,漢代為北方天然屏障。 簡析詩人抓住月照關塞的典型環境,極其概括地從秦漢時代的邊境戰爭寫到唐代,又借對歷史上的名將的懷念,表現自己對朝廷不能平定邊患的不滿。

全詩音韻鏗鏘,氣勢雄渾壯闊。 * 涼州曲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簡析該詩表現了征戰的殘酷,又表現了征人視死如歸的樂觀曠達精神,使人覺得悲愴而又豪壯,是痛苦,也是自我解嘲 。

* 涼州詞 作者: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註涼州詞:又名《涼州歌》。《樂苑》稱,開元年間,西涼都督郭知運進獻宮調《涼州》。

涼州:唐屬隴右道,州治在今甘肅省武威縣。詩題又作《出塞》。

首句壹作“黃沙直上白雲間”,末句壹作“春光不度玉門關。”羌笛:我國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

楊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楊柳》曲。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折楊柳枝》:“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

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其音淒苦。

簡析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裏也。”這話是不錯的。

開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縱樂,不務邊防,不關心遠戍征人的疾苦。詩人在進入涼州,聽到哀怨的笛聲後,寫下了這首詩,表達對遠戍士卒的同情。

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盡胡天牧馬還, 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 風吹壹夜滿關山。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邑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別董大 高適 千裏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從軍行 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 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 獨領殘兵千騎歸。

塞下曲 盧綸 其二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飛高, 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鑒賞:《塞下曲》六首是盧綸 邊塞詩的代表作,這裏選了其中的兩首。

它們表現了戍邊將士豪邁壯麗的軍事生活,刻畫出壹位武藝高強、英勇殺敵的將軍形象。 出塞二首(其二) 王昌齡 騮馬新跨白玉鞍, 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 匣裏金刀血未幹。 從軍行 王昌齡 烽火城西百尺樓, 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 無那金閨萬裏愁。 青樓曲二首(其壹)王昌齡 白馬金鞍從武皇, 旌旗十萬宿長楊。

樓頭小婦鳴箏坐, 遙見飛塵入建章。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