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花傾國兩相歡的意思:絕代佳人與紅艷牡丹相得益彰。
名花傾國兩相歡,是由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著,出自《清平調詞》。“名花傾國兩相歡”詩句出自李白的《清平調詞》,全文為: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沈香亭北倚闌幹。
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是組詩作品,***三首。第壹首以牡丹花比楊貴妃的美艷。第二首寫楊貴妃的受寵幸。第三首總承壹、二兩首,把牡丹和楊貴妃與君王糅合,融為壹體。全詩構思精巧,辭藻艷麗,將花與人渾融在壹起寫,令人覺得人花交映,迷離恍惚,顯示了詩人高超的藝術功力。
名花傾國兩相歡出自該組詩的第三首。第三首詩是這組詩的最後壹首,自然要下壹番布局安排乃至點題的功夫,於是從仙境回到了眼前的現實,“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李白在這裏不再借用比喻、傳說、神話等手法,而是直接放筆直書,牡丹乃國色天香花。
玉環是傾城傾國貌,詩歌直到這裏才下筆點題,引出楊玉環,但仍用“兩相歡”將其與盛開的牡丹相提並論,因為沒有牡丹的盛開,也就沒有今日的歡聚。而“帶笑看”三字又將唐玄宗融入其中,使得名花美女與君王三者合壹,渾然無間,缺壹不可。
作者寫作風格:
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奇妙,浪漫主義,立意清晰。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遊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征。李白成功地在詩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