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客觀地說,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北島、顧城、舒婷號角聲漸息,中國新詩就逐漸失去了讀者。詩歌以外,拜金主義成為新時代的風潮,人們在此起彼伏的時尚風潮面前俯首稱臣,而把精神的內省視為窮途。在這樣的時代,以文學的形式,提醒人們註意壹些精神實質的東西,似乎並無必要。人們壹談現代詩歌,大都會露出鄙夷的神情。詩歌沒落,勢所必然。可喜的是,中國詩歌並沒有因此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裏,它始終在壹片封殺聲中尋找著自己,這幾年來更是有了“春風吹又生”的勢頭。這是眾多精神純粹、不圖功名、埋頭創作的詩人努力的結果,當然,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網絡詩歌的普及。
網絡詩歌的交互特性,使眾多詩人的作品,都能在壹個相對自由的空間裏展現出來。作者能很快知道讀者對作品的反應和感受,從而反思自己寫作的成敗得失,不斷改進自己的作品。在詩歌網絡上,作者和讀者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常在詩歌網站上欣賞他人作品的壹些人,有很多都能成為新的作者。在這樣的環境下,新的詩人,新的流派,新的`詩觀得以不斷湧現。眾多詩人憑借網絡加強了交流,也在某種程度上擺脫了長時間獨自探索的寂寞,孤軍奮戰的局面。對於真正的詩歌而言,不管它載於何種媒體,我始終都堅信自己的壹個觀點,這個觀點,引用藍棣之先生的話說就是:對於詩歌,最高,最後和最公正的評判,當是那些鑒賞力沒有受到汙染的讀者,我所能做的,僅僅是把這些幹凈的文字呈現出來。對詩的感悟,這就是:千萬不要相信寫詩會有什麽規律可循,千萬不要以為讀了幾摞“詩學理論”就能把詩寫好。詩,是生命被歲月揉搓出來的悲歡離合。它是壹種閱歷,壹種刻骨銘心的情感,要想精彩地,詩意地詮釋這種閱歷和情感主要靠天賦和悟性,要不然,這個世界的詩人會多如牛毛。當然,我自己也算不得什麽詩人。相比於每年只產出幾千首詩歌的唐宋時代,如今僅紅袖添香網,江山文學網壹個月就將近有兩萬首詩歌產生。要是把各個文學網站,包括在博客上發表的詩歌都統計壹番,這無疑是壹個天文數字。這些詩歌也許會良莠不齊,也許會缺少新意和創造性,然而,單從這種龐大的規模和數量上來講,如果說網絡詩歌已成為中國詩歌主流,應該是壹個不爭的事實。在事實面前,如何善待有著同等人格尊嚴,有著同等建樹,有著同等“高貴血統”的眾多網絡詩人,將是擺在“領導與管理者們”面前的壹個時代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