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題1:描繪了流水繞田,青竹繞籬的寧靜的田園風光和榆錢落盡,槿花殘存的冷寂的清秋景象(2分)。表達了詩人悠閑寧靜而又略帶清愁的心境(1分)。 小題2:壹、二兩句主要描寫綠水、田地、翠竹、屋籬、榆樹、槿花等靜景(1分),三、四兩句主要描寫了行步遲遲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鴉等動景(1分),前後動靜結合,烘托出了寧靜平和的氛圍。(1分) |
小題1:試題分析:“水繞陂田竹繞籬”,選材如同電影鏡頭的轉換,由遠景轉到近景。村居的遠處是流水潺潺,環繞著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園,青竹繞籬,綠水映陂,壹派田園風光。“榆錢落盡槿花稀”,槿花,又稱木槿,夏秋之交開花,花冠為紫紅色或白色。槿花稀疏,表明時已清秋,壹樹榆錢早就隨風而去了。所以院落內盡管綠陰宜人,可惜盛時已過,殘存的幾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遲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表達了詩人悠閑寧靜而又略帶清愁的心境 點評:考生在解答此類問題時常見的失誤有兩點,壹是描摹景物時采用直譯的方法,變描摹為翻譯;二是考生往往著重於“思與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襯模式,而忽略了壹些詩歌是通過景物來反襯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錯誤。在這種情況下,應多從詩人的生平、抱負或標題來思考,避免出錯。 小題2:試題分析:“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牛蹄聲打破了沈寂,詩人把鏡頭又轉換到小院外。夕陽西沈,暮色朦朧,老牛緩緩歸來。這景象早在《詩經》中就被詠唱過:“日之夕矣,牛羊下來”。(《王風·君子役》)然而詩人並不去重復前人詩意,而是捕捉到壹個全新的藝術形象:老牛自行歸來,牛背上並不是短笛橫吹的牧牛郎,而是佇立的寒鴉。寒鴉易驚善飛,卻在這寧靜的氣氛中悠閑自在,站立牛背,寒鴉之靜附於牛之動,牛之動涵容了寒鴉之靜,大小相映,動靜相襯,構成新穎的畫面。宋人詩力求生新,於此可見壹斑。“無人臥”三字是不是贅筆呢?為什麽不直說:“夕陽牛背寒鴉立?”這正是此詩韻味的所在。“無人臥”是頓筆,引起讀者提出問題:那麽到底有什麽東西在牛背上呢?於是引出“帶得寒鴉兩兩歸”,形象宛然在壹是融進了自己的感情色彩。牛背寒鴉,體現了鄉村生活的寧靜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陽”、“寒鴉”來渲染氣氛,在靜謐之外又籠上壹層淡淡的閑愁。二是刻劃形象更為細膩生動。“帶”與“兩兩”相互配合,則牛的怡然自得,牛和鴉的自然無猜,神態畢現目。沒有這壹頓挫,則太平直,缺少韻致了。 點評:表現技巧是詩人用來抒發情感、表達題旨的壹種手段方法,要準確回答就要熟悉古詩中常用的壹些表現方法。①修辭手法:比喻、對偶、誇張、對比、擬人、雙關等。②描寫手法:A.襯托手法,又分正襯和反襯,反襯又有動靜襯、聲寂襯、樂哀襯等;B.側面描寫;C.虛實結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誌和托物寓理三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