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公元1630年,在北京從菜市口行刑的時候,袁崇煥的臨終絕句。後人讀到這首詩的時候都為其忠肝義膽,感慨萬千。這是千古忠臣啊,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事,在袁崇煥吟唱這首詩歌的時候劊子手正在壹刀壹刀的往他身上的肉,周圍的老百姓,爭先恐後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為什麽當時老百姓這麽恨他呢?難道是他們愚昧無知,有眼不識忠臣良將嗎?
關於袁崇煥這個人, 歷史 上對他的評價爭議很大,稱贊他的人說他是民族英雄,但她跟另外壹個民族英雄嶽飛不壹樣。嶽飛基本上都是正面評價,可是袁崇煥的評價卻是兩極分化,誇他的人恨不得把他捧上天,批評他的人恨不得穿越回1630年,吃他壹口肉。
對於袁崇煥的粉絲們來說,他們喜歡袁崇煥是依據壹個故事:當時的大明朝廷,聽信小人讒言,居然冤殺了我們的大忠臣袁崇煥,後來清朝的乾隆皇帝再修改史書的時候曾經明確說過,袁崇煥雖然與大清為敵,但是沒有出賣大明。袁崇煥粉絲們以此為依據證明袁崇煥是壹個被冤殺的大忠臣。
可是只要我們認真翻閱史書就知道,當時明朝政府給袁崇煥定的罪名,根本就不是什麽通的賣國,最重的壹條罪名就是擅殺大帥。而且對袁崇煥的審訊長達八個月的時間,如果真的是因為中了反間計,袁崇煥有足夠多的時間為自己進行辯白,畢竟反間計這種東西只是利用人壹時頭腦發熱,才能作出錯誤的判決,比如三國時代的蔣幹盜書,就是利用曹操壹時頭腦沖動殺殺了蔡瑁張允,轉過頭來曹操就全明白了。
那麽袁崇煥為什麽會死得那麽慘,他擅自殺死的那個大帥又是誰呢?
說到這裏我們必須要說壹下,袁崇煥被殺死之前的遼東的戰略形態,公元1600年,大明王朝跟努爾哈赤之間爆發了著名的薩爾滸之戰,這場戰爭的結果就是大明王朝在遼東的全部機動兵力損失殆盡,只能準備被動防守。
當時的遼東經略熊廷弼提出了壹個三邊布置方案,第壹邊就是,山海關防線;第二邊就是朝鮮方面在鴨綠江牽制後金;第三邊就是從山東出海,從海上襲擊後金沿海地帶,而當時負責在朝鮮邊境開辟敵後抗金根據地的就是毛文龍,可是提出這個計劃的熊廷弼這個人,本事高,脾氣大,人緣差,很快就在政治鬥爭中,徹底失敗,
但是他開辟敵後抗清根據地的提議卻得到了實行,熊廷弼死了之後接任何的人叫孫承宗,這個人在山海關的基礎上,修築了寧遠城等堅城要塞。企圖通過修建堡壘的戰略逐步壓縮大清的生存空間,那這個戰略,有沒有用啊?
當然有用,公元1626年爆發的寧遠大戰,袁崇煥就是靠寧遠堅城取得了寧遠大捷。當時的戰略情況是這樣的,袁崇煥負責守城拖住努爾哈赤毛文龍負責努爾哈赤的大後方的他首尾不能相顧,最後只能戰敗撤退,這次兩個人的第壹次合作取得了非常漂亮的戰果。
公元1627年,崇禎皇帝上位,這個不懂事的小皇帝,異想天開的想要改變遼東的戰略態勢,他召見袁崇煥說;愛卿有什麽辦法能夠幫我解決遼東問題呢?當時在遼東,明朝的戰略態勢其實是不錯的,但是這是壹個基於防守而儲備的戰略規劃卻,不可能通過這個戰略消滅後金,更關鍵的是這個戰略實在是太燒錢了,修建城池啊!明朝每年的軍事開支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遼東戰場。
國內的李自成等人在中原鬧得天翻地覆,崇禎皇帝不希望兩線作戰,非常迫切的需要從遼東戰場抽身,沒想到袁崇煥居然大言不慚的給他許下了壹個五年平遼的承諾,這本來是明朝官場的壹個壞毛病喜歡說大話開空頭支票,袁崇煥也就習慣性的拿這個壞毛病來敷衍壹下崇禎皇帝,可是皇帝身邊的壹個近臣告訴他:妳這回可就錯了,這可是個較真的主啊!最恨的就是被人騙。
如果妳是袁崇煥,妳又能怎麽辦,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皇帝又給了妳那麽大的權力,如果妳做不到,那就是欺君,要殺頭的。袁崇煥想,既然皇帝的意思是想要從遼東戰場上抽身,那就交壹個投名狀,如果跟大清談和,那不也照樣能夠從遼東抽身。
袁崇煥壹番操作之後。基本上取得了朝中大臣的默認:只要妳能夠把這個和平協議談成了,那我們最後給妳追認,如果談不成,那就是妳自己的事。好了,已經取得了朝中大佬們的同意,那麽,和平最大的阻礙是誰呢,當然就是那個敵後根據地的毛文龍。於是袁崇煥以視察軍情為名跑到毛文龍的根據地皮島,為毛文龍送錢送糧放松他的戒備,然後突然之間請出尚方寶劍殺了毛文龍,他壹***給毛文龍列了八條罪名。
我們就來談談其中兩條吧,第壹條是這樣說的妳毛文龍開辟敵後抗戰根據地,已經八年了,沒有收復遼東壹寸土地,這話說的就太沒有良心了,毛文龍是敵後抗戰根據地,怎麽可能會去攻城拔寨了?而且毛文龍的根據地辦得有聲有色,他剛剛開辦根據地的時候就殺了努爾哈赤的女婿,之後毛文龍又發動遼東地區的漢人民眾,對女真人進行摸哨,據當時的滿文老檔記載,努爾哈赤規定,後金人外出必須十人壹隊,違反者罰2錢,並且收繳所有漢人老百姓手裏頭的木棍。那可是白山黑水啊,最不缺的就是木頭,努爾哈赤被逼的連這種蠢招都已經出了,可見毛文龍真的打疼他了。
他給毛文龍列出的第二條罪名就是毛文龍給魏忠賢修建祠堂,因為那個時候是魏忠賢當政嘛,所有的官員為了巴結魏大公公,都必須進行政治站隊,給他修祠堂,其實表明妳跟九千歲是壹條心的,至於毛文龍有沒有給魏忠賢修祠堂我們就不知道了,但是有壹個人的肯定給魏忠賢修了,那就是袁崇煥他自己,要殺第壹個就應該殺他。
不得不說,毛文龍的人頭還是有點用處的,不久之後,皇太極跟袁崇煥的和議已經談的差不多了,就差簽字蓋章。
可正在這順風順水的時候,皇太極反悔了,毛文龍死後皇太極很快就帶兵取道蒙古高原,從北京城的正北面,古北口,喜峰口突襲北京,這兩個關口是用來防備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的,但是明朝跟蒙古人,已經和好了幾十年,所以這兩道關卡的防線比較松弛,而正在袁崇煥殺毛文龍的這壹時期,皇太極西征蒙古,打敗了成吉思汗的不孝子孫把蒙古高原收入囊中。
從此以後,皇太極就不必走山海關路線去死嗑那些堅城雄關了,而是可以繞道蒙古直接突襲北京,曾經有壹個人給朝廷上過奏章說:喜峰口古北口防線,關系到朝廷的命脈,壹旦丟失的話那麽北方的騎兵,就可以縱橫於河北山東,甚至飲馬長江。這個人叫毛文龍,可惜這個時候他已經死了。
沒有毛文龍的後方牽制,又可以繞路蒙古,皇太極已經沒有必要再跟袁承煥談什麽和平協議了,這壹下子,袁崇煥就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地。
崇禎怒火沖天,他感覺自己被袁崇煥給蒙了,被皇太極殺害家人的老百姓,更是對袁崇煥恨之入骨,如果不是他殺了毛文龍,哪有那麽多的事,就算皇太極取得了蒙古,他也不敢這麽放肆。
最後,大明朝廷給袁崇煥定第壹條大罪就是 以謀款而斬帥 ,也就是說妳為了謀求跟皇太極的和平條款的私自殺害了我的大帥。最後朝廷把袁崇煥送上了斷頭臺,足足剮了三千多刀啊。
至於袁崇煥冤不冤,自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