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形象
關於虎皮裙,書上是這樣描述的:
行者把老虎拖到跟前,道:“師父,妳坐壹坐,等我脫了衣服再走。”
“他那裏有什麽衣服?”三藏問。
行者道:“師父不要管我。“我自己會處理的。”
好猴王,扯下壹根頭發,吹個仙氣叫“變!”“變成壹把牛耳尖刀,從老虎肚子上挑皮,往下剝,剝壹層皮;剪去爪釘,割去頭,割下壹方虎皮,舉起來量壹量。”有點寬。壹張圖可以供兩人使用。“拿起刀子,把它切成兩截。壹個收起來,壹個圍在腰上,在路邊抓了壹根葛藤,捆得緊緊的,捂著下半身說:“師傅,走,走!“到了別人那裏,借點針線再縫。”
86部電視劇劇照
85年動畫《金絲猴惡魔》的形象
後來,觀音為了給孫悟空施魔咒,變成壹個老太婆,給唐僧“壹條棉布直圍巾,壹頂金花帽”,誘騙孫悟空戴上。原文:
行者去解包裹,在包裹中間找到些粗面餅乾,取出來遞給師父。他還看到了壹個明亮的棉布直領和壹頂鑲嵌著金花的帽子。"這件大衣和帽子是妳從東方帶來的嗎?"猴子問。
三藏欣然答道:“我小時候戴過。戴上這頂帽子,不教就背經;如果妳穿上這件衣服,妳就不必行壹個儀式,妳會敬禮。”
行者道:“好師父,與我穿上衣裳。”
三藏道:“恐怕長短不壹。“穿就穿吧。”
行者便脫了舊白布褶襇,穿上棉布褶襇——就是比身裁的多——戴上帽子。
這成了孫悟空最經典的形象。虎皮裙我們都知道,那麽什麽是“直”呢?
織邊是壹種從宋代就有了的服飾。據宋人趙彥偉《雲上山麓滿巢》載:“古之衣冠,即今僧廟之僧,皆直。“前胸有十字領,下部有裙子。明清時期也有開口,齊膝甚至更長,相當於長裙。孫悟空把他穿在虎皮裙下保護智。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劇照。
今天女生穿裙子都是穿“打底褲”或者“安全褲”,防止“暴露”。既然孫悟空也是穿裙子的,那她應該在裏面穿打底褲嗎?
第四十二回,孫悟空被紅孩兒的火打敗,南海向觀音菩薩求情。菩薩從五湖四海借來水,收集了壹個幹凈的瓶子,使行者先去了南海。
菩薩道:“悟空,過海。”
行者躬身道:“請先行。”
菩薩道:“妳先走。”
行者磕頭道:“不敢在菩薩面前露。我若騎筋鬥雲,顯身,恐菩薩怪我不敬。”
菩薩聽了,便帶著吉祥龍女去荷塘,砍了壹朵蓮花,放在巖石下的水面上,教行者道:“妳去蓮花,我送妳渡海。”
“筋鬥雲”不僅是“筋鬥”,而且是顯身,是對菩薩的不敬。原因是,與直掛相比,身體和皮膚是完全裸露的,這意味著孫悟空的裙子是空心的,所以她不敢翻身。
猴王,因為長得像和尚而得名,頭上壹定有個鐵環。在大多數藝術形象中,為了表現孫悟空“武功”的特點,服裝大多設計成和尚的服裝,更有甚者幹脆用鎧甲代替。
大話西遊劇照
孫悟空穿盔甲嗎?
《西遊記》中的妖魔大多身披鎧甲,第壹個“魔鬼化身”戴的是“金盔真甲”。
妖王聽了,便說:“把我的盔甲拿來!”
小妖馬上就拿出來了。妖王披掛甲胄,手執刀,隨眾魔出,高叫道:“水簾洞洞主是誰?”
悟空睜開眼睛,看到了妖王:頭戴黑金頭盔,反射著燦爛的陽光;穿著長袍,在風中飄蕩。穿著黑色盔甲,緊身皮條客;腳像穿著打褶靴子的將軍。腰寬十,高三尺。手裏拿著刀,刀刃有多亮。號稱混世魔王,開放兇狠。
後來孫悟空在龍宮大鬧,從西海龍王敖潤那裏請來了壹副“金甲”。後來天兵來剿山,都穿著盔甲。哪咤受了《滄海桑田》的影響。在我們的印象中,他還是個孩子,穿著紅色的肚兜,實際上卻穿著盔甲。原文說:這哪咤王子,披掛整齊鎧甲,躍出營帳。其他天兵天將更是鐵甲。
後面的黑熊精:黑衣人在芳草坡前被猴子趕去了未來,卻只是關上門坐著不動。他又聽了壹遍,心想:“我不知道這家夥是從哪裏來的,這麽粗魯,竟敢來敲我的門!”“教:”拿外套。“結束後,我抓起壹把黑纓槍,走出門去。行者閃到門外,抓著鐵棒,睜眼看時,只見那怪果兇險:碗中鐵盔,火漆閃閃,黑金鎧甲,光亮輝煌。皂袍遮風兜袖,黑綠絲流蘇長。拿著壹把黑色流蘇槍和壹雙黑色皮靴。眼中閃著電光,正是山中黑風之王。
《西遊記》劇照黃風怪
後面的黃風怪更是威風凜凜,頭戴金盔,身披鎧甲。老妖聽了,越發惱怒道:“這廝無知!我沒有吃掉他的主人,他卻轉而殺了我的先鋒,可惡!可惡!”叫:“拿鬥篷。我只能聽說孫猴子。等我出去了,就知道什麽是九頭八尾的和尚了。把他帶進來,跟我虎先鋒打壹架。”小鬼子們趕緊出來穿上衣服。老妖利索的說完,抓起壹把三股鋼叉,帥群魔從這個洞裏跳了出來。大聖停在門外,見那怪出來。他真的很勇敢。看他如何打扮,卻見:金盔閃亮,金甲閃閃。頭盔上的流蘇隨著雉尾飄動,袍蓋是淺鵝黃色。鎧甲掛毯流光溢彩,護眼輝煌。鹿靴,槐花染;錦圍裙柳絨妝。手持三把鋼叉,還不如展現當年的賢者郎。
下壹個奎木狼將成為黃袍怪。“青臉紅必紅,金甲生輝。把肚子圍在腰上?石帶,攀胸踏雲。”
銀角王曾經是老先生看銀爐的少年。當他到達地球時,他也說:“我親愛的哥哥是對的。”老師:“拿著外套。”惡魔們被擡了出來,穿好衣服,兩個惡魔最後幹凈利落。妳看他怎麽打扮:頭戴鳳盔欺負臘雪,身披鐵甲。腰帶是蟒蛇龍筋,粉色皮靴疊梅花。
金爐中的男孩成了金角的國王:這個老惡魔戴著頭盔和盔甲,披著紅色的絲綢長袍。只見老妖揮舞著紅旗,跳下了門。但是怎麽打扮呢?頭上有明焰,腰間有壹束彩霞。龍麟,身披鎧甲,披紅袍,身披火焰。圓眼壹開,鋼須在煙霧中飛舞。
九尾狐貍的弟弟,胡金銓啊,也戴著金頭盔,鎖子甲和方天戟。
西遊記劇照金角銀角王
黑水河小龍:妖怪壹聽,叫了壹件披風。小妖扛出來,老妖幹幹凈凈的完了。手裏拿著壹把竹鋼鞭走出門去,看起來就像壹頭兇猛惡毒的大象。但見:壹方面眼睛明亮紅潤,嘴唇卷曲,血盆大口通紅。散了幾根鐵絲,然後朱砂淩亂。它看起來像壹個幽靈。真的太老了,看起來像個憤怒無情的雷公。穿著盔甲和鮮花,戴著嵌有財寶的金頭盔。在鋼鞭的手柄處,行走時卷起壹陣強風。生來就是浪中之物,猛脫原流。如果要問妖的真名,它的前身叫肖基龍。
要得到他的莫昂王子,“按壹頂金盔,腰系壹條帶子,背壹條三角竹簡,拖著走,跑出營帳。”
觀音蓮池裏的金魚,把壹朵未開放的蓮花花蕾,變成了九瓣銅錘,還得到了壹身鎧甲:頭戴閃亮的金盔,身披金色鎧甲的彩虹。腰帶珠翠,煙黃靴奇。
偷舍利子的九頭怪撲進甲胄,使壹般兵器,名曰月牙鏟,步出宮門,分出水道,在水面上叫道:“好個猴王!上來接受妳的生活!”行者與八戒站在岸上,看那妖如何打扮:頭戴爛銀盔,欺雪;穿上壹副鎧甲,照耀敵人的秋霜。披上錦袍,真是五彩雲籠玉;腰間系著犀牛腰帶,真的看起來像壹條金包花蟒。手執著月牙鏟,費霞電開關;穿豬靴,水利波分。
西遊記劇照黃梅怪
黃眉怪:垂著頭,拉著扁扁的細金箍;就看眼睛,簇兩個黃眉毛。吊膽鼻,盜穴;方口尖牙。穿上壹副敲結鏈甲,系上壹條絲帶。壹雙涼鞋和壹根狼牙棒。
獅駝鈴三魔,以下數百大小頭領,亦是“皆盛裝,整齊引見,威嚴殺氣。”
西遊記中,蓮花洞的豹子精並不是什麽可怕的妖怪。為了“劈梅花計劃”和“點出洞內所有妖怪,壹千選壹百,壹百選十,十只選三。他們必須是有能力的,會變化的,他們全部會變成國王的樣子,頂著國王的頭盔,穿透國王的盔甲,三處拿著國王的杵。可見不管是什麽妖精,都有頭盔和盔甲,而且不止壹副。
最後,玄英洞裏的三個犀牛精點了壹座牛精山,牛精山,牛精山,牛精山,牛精山,牛精山,牛精山,牛精山,牛精山,牛精山,牛精山,牛精山,牛精山,牛精山,牛精山,牛精山,牛精山,牛精山,三個牛精山,各帶兵器,擊鼓吹號,搖旗吶喊。三個魔衣整齊的走到門外,大聲叫道:“誰敢沖我喊!”
連鐵凡公主都叫:“丫環!帶上盔甲,帶上武器!”然後他拿了袍子,拿了兩把青風劍,捆了出去。行者閃到洞外,看如何打扮。我看到了他:他的頭裹著手帕,穿著納縉雲的長袍。腰部雙綁虎筋,繡裙微露。鳳嘴弓鞋三寸長,龍須膝褲金銷。手中的劍比月中的女人更響亮更兇猛。
只有少數惡魔不穿盔甲,比如紅孩兒。“有壹群小妖,手持兵器,扛著兩把八尺長的火尖槍,交給妖王。妖王推著槍,拖著腳步,卻沒有任何盔甲。他只是在腰間系了壹件華麗的戰鬥服,光著腳走出了門。”還有壹些女妖怪,有的妖怪化身為道士,不穿鎧甲,其余的幾乎都穿。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劇照。
但是自從天宮大浩劫之後,孫悟空壹路西天驅魔,卻壹直沒有穿鎧甲。即使被趕回花果山,當他得知唐僧被變成老虎回去救唐僧時,也是“錦直弓虎皮裙”。猴子剛跳下山崖,撞入洞中,脫了妖衣,整了織錦,系了虎皮裙,執了鐵棒,走出門去。
自始至終,孫悟空在第四十三屆對觀音說:“我身上這塊棉布,是妳家送的。這條老虎裙能值多少銅幣?這根鐵棒遲早會保護自己的。”
不僅孫悟空不戴,就連豬八戒和沙僧也不戴。他們也穿著筆挺的西裝。原因壹定是他們入佛不能穿鎧甲,只能穿和尚的衣服打仗,不像妖怪可以穿鎧甲。
但除魔,連烏雞國太子四處打獵時,也看到“中營小將軍:頭戴鋼盔,身穿甲胄,帶十八片果肚花,手持清風劍,坐騎黃馬,帶滿弦弓。”
冷兵器時代,盔甲是最重要的防護手段。妖怪穿,孫悟空不穿盔甲。這對他驅魔有沒有影響,穿鎧甲能不能起到提高戰鬥力的作用?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劇照。
可能有人會說,自己已經是“神仙和惡魔”了,已經不是凡人了。他們穿不穿盔甲並不重要。他們看神童,看魔法,看寶藏,盔甲就跟普通衣服壹樣。
但文章中秦瓊偉、尉遲恭為太宗守夜,也是“整齊引入,持瓜斧,守在宮門外。”而且明知道有鬼,還“整齊”,可見盔甲對隱身也是有用的。要知道壹個將軍的盔甲從30斤到50斤不等。如果盔甲是鬼穿的,會穿嗎?
而且怪物每次出征都喊“拿甲”“拿甲”,全文出現13次,“穿甲”壹詞出現41次,“頭盔”壹詞出現29次,“甲”壹詞出現122次。
過火焰山時,大力牛王默三次上陣,每次戰鬥前都要穿鎧甲。第壹次在紀雷山,他拖走了,出了書房,到廳裏拿了披風,就結束了。他拿著壹根混合鐵棒,走了出去,喊道:“誰和我在壹起?”猴子在的時候,他看起來和500年前很不壹樣。我看到:頭上戴著磨光的鐵盔,身上穿著壹副天鵝絨的金甲;踩壹雙卷尖底子的麂皮靴,腰上系壹條三股獅子帶。
赴宴時,不忘“脫下鎧甲,披上鴉青剪毛襖,出得門來,踏上“破水金眼獸”,帶著幼童望門,半陰半霧,向西北而去。”
西遊記劇照
晚餐後,我看不到金眼獸了。去香蕉洞才知道孫悟空變成了自己,把芭蕉扇騙走了。再打孫悟空的時候,我沒穿盔甲。文章特別寫道:牛望道:“夫人保重,不要心煩。等我追上猞猁,我就把孩子帶走,剝了他的皮,銼了他的骨頭,露出他的心,拿妳出氣!”叫:“帶上武器!”女孩說:“爺爺的武器不在這裏。”牛王道:“帶上妳奶奶的武器!”宮女伸出兩把青峰劍。牛王脫下烏鴉的青絲絨外衣,系上壹束貼身的褲衩,手握寶劍,走出芭蕉洞,向火焰山進發。
第二次,孫悟空和豬八戒,帶領土地和陰兵壹起前進,敲打鈀釘和鐵棒,砸碎了壹個墨雲洞的前門。外衛頭領大驚,急入房來報:“陛下!孫悟空引眾破前門!”牛王在準備他和玉面公主的故事,他討厭猴子。當他聽說前門被打破了,他非常生氣。他匆匆穿上衣服,拿了壹根鐵棒,從裏面罵他:“潑猴子!妳有什麽資格在這裏等著打破我的門?”
第三次,豬八戒打破了八角洞的門,牛王默三次上陣。“重新組織自己,選兩把劍出去。”文中描述為“重新磨劍兩次,重新掛甲全身。”
看來“神仙和惡魔”也需要盔甲來保護自己。
看看亨利八世,他在西方以飲食和肥胖著稱。他有壹套運動用的戰鬥盔甲,尤其是摔跤,重達29公斤。這種帶有短毛的盔甲只能用於足部作戰,所以在結構上明顯不同於常見的馬甲,為了方便腿部活動,更顯肥大。
西方盔甲
亨利八世肥胖,體重超過300公斤,仍然穿著盔甲參加錦標賽。可見,無論中國還是外國,只要有實戰就應該穿鎧甲。所以小說中秦瓊偉和尉遲恭為唐太宗守夜,不是作者按套路隨便寫的。
那為什麽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不穿盔甲?就因為是佛門弟子?看過韓國電影《梁明海戰》的觀眾會註意到,裏面的僧侶和士兵也穿著盔甲。
梁明海戰劇照
電影劇照中,註意後排的僧兵。因為僧兵沒有國家配發的盔甲,只能自己準備,所以保護區不適合正規軍官,但也不穿僧服上陣。
回到小說《西遊記》寫的那個年代――明朝,指明朝的“帶著警察去海市蜃樓”,裏面的各種戎裝,華麗得像小說壹樣。
《走出警界走進海市蜃樓》中的警衛
的確,《警進海市蜃樓圖》中有大量身著華麗鎧甲的士兵,但這不是戰鬥,而是儀式性的典禮。這種盔甲需要精心保養。每次金甲都要擦拭幹凈保養後才交給倉庫保管,執勤時再帶著腰牌回來。真正的戰鬥是不會穿上繪畫和小說裏那種金光閃閃的盔甲的,“隱藏自己”壹直是戰場上不變的法則。
另外,明朝是從冷兵器時代向冷兵器火器混合時代過渡的朝代,盔甲的樣式也逐漸發生變化。到了明朝中後期,火器的使用越來越多,盔甲以輕布甲和鎖子甲為主。嘉靖年間,火器在戰爭中非常流行,布甲非常普遍。
其中,“戚家軍”是壹支臨時的明軍。軍費由地方長官撥款,軍餉裝備全部自籌。朝廷官方軍械庫裏的裝備不會發給他們。所以像齊家軍這種臨時訓練招募的“輕步兵”應該是裝備簡單輕便,遠沒有電影《蕩口風雲》裏那麽威武雄壯。更何況當時還有大批自發保衛家園的鄉兵和民團,更不用說什麽盔甲了。他們手中的武器也是最常用的工具。想想為什麽豬八戒的武器是“九齒耙”。
《蕩口風雲》劇照
小說裏寫的是(銀角王)哈哈大笑:“這和尚半路出家了。”八戒道:“好兒子,有點靈性!妳怎麽知道師傅半路出家了?”怪物說:“妳會制造這個鈀。妳壹定是在別人的花園裏造了地,將來偷了他的鈀。”
當時在前線浴血奮戰的士兵,大多是不久前鋤地的農民,讀書的學者,挖礦的礦工,教師。但為了保衛家園,打退入侵者,他們突然變成穿著囚服,沒有盔甲,沒有頭盔,只有布毛巾,只有在前排對敵的士兵才能用最簡單的布胸甲進行最基本的防護。真正的齊家軍應該是這樣壹支樸實卻堅毅的軍隊,就像孫悟空取經的信念壹樣。他們沒有金色的頭盔和閃亮的盔甲,但他們打敗了兇殘的敵人。他們沒有華麗的軍裝,卻有著和孫悟空壹樣的堅韌、勇敢和機智。
孫悟空沒有盔甲,但面對全副武裝的敵人,他仍然毫不怯懦。正是這種血性,深深觸動了小說《西遊記》的作者。這可能就是作者告訴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不要穿鎧甲,而其他人都穿的真正原因。
歷史館官方團隊工作: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