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描寫天柱山大峽谷詩句

描寫天柱山大峽谷詩句

1. 關於天柱山的詩句

關於天柱山的詩句 1. 安徽天柱山的詩句

唐代大詩人李白,對天柱山更是情有獨鐘。在他現存的九百多首詩歌中,吟誦安徽的有近二百首,而直接或間接謳歌天柱山的就有十余首。

《江上望皖公山》:

奇峰出奇雲,秀木含秀氣。

清晏皖公山,巉絕稱人意。

獨遊滄江上,終日淡無味。

但愛茲嶺高,何由討靈異。

默然遙相許,欲往心莫遂。

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

《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壹詩。序雲:“白久在廬霍(即天柱山)”,詩曰“……寅緣泛潮海,偃蹇陟廬霍;憑雷躡天窗,弄影憩霞閣;且欣登眺美,頗愜隱淪諾……爾能折桂芳,吾亦采蘭若;拙妻好乘鸞,嬌女愛飛鶴;提攜訪神仙,從此煉金藥。”可以看出,這次李白是攜妻挈女,舉家慕名前來;在天柱山的煙霞飄渺間,他們愜意之至,物我兩忘。

賦《謁廬江主人婦》:“孔雀東飛何處棲,廬江小吏仲卿妻;為客裁縫君自見,城烏度宿夜空啼。”

《誌公畫贊》:“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虛空其心,廖廓無主;錦蒙烏爪,獨行絕侶;刀齊尺梁,扇迷陳語;丹青聖客,何往何所。

吟《望夫石》壹首:“仿佛古容儀,含煙帶曙輝;露如今日淚,苔似昔年衣;有恨同湘女,無言類楚妃;寂然芳靄內,猶若待夫歸。”天下望夫石不少,而獨天柱山望夫石受到詩仙詠贊。以上供參考。

2. 李白寫天柱山的詩

天寶七年(748),48歲的李白離開金陵,溯江而上,在江上,他觀賞了天柱山,寫下《江上望皖公山》: 奇峰出奇雲,秀木含秀氣。

清晏皖公山,巉絕稱人意。 獨遊滄江上,終日淡無味。

但愛茲嶺高,何由討靈異。 默然遙相許,欲往心莫遂。

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 天柱山又稱皖山、皖公山,為紀念古皖國執政者皖伯大夫治政有方,故名。

漢元封五年(前106)冬,漢武帝南巡親臨,設壇祭嶽,封為“南嶽”。後隋文帝為拓展南疆詔廢,人們仍尊為“古南嶽”。

天柱山主峰,海拔1489.8米,絕頂有壹石柱,擎天獨立,巍峨壯觀。

3. 天柱山詩詞

江上望皖公山--作者李白 朝代唐

奇峰出奇雲,秀木含秀氣。清宴皖公山,巉絕稱人意。

獨遊滄江上,終日淡無味。但愛茲嶺高,何由討靈異。

默然遙相許,欲往心莫遂。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

譯文:奇特的山峰,奇特的雲,相映成趣,滿山的秀木郁郁蔥蔥,秀色無邊。 清爽無雲的皖公山,巉峻陡峭的山嶺,特別中我心意! 獨自壹人在滄江上遊玩,整天都提不起興趣。 但是由於鐘愛此山,如何才有求取仙法的途徑? 皖公山,我已經對妳傾心,但是,還不是流我在這裏的時候。我們簽個約定: 等我丹藥煉成,我將在此地歸隱,陪妳,永遠陪妳!

2、題天柱峰--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太微星鬥拱瓊宮,聖祖琳宮鎮九垓。

天柱壹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

玉光白橘相爭秀,金翠佳蓮蕊鬬開。

時訪左慈高隱處,紫清仙鶴認巢來。

譯文:天上的星鬥拱衛著瓊宮,山上天君的道觀鎮守著九州。天柱山高高的主峰擎住了天上的日月,司元洞深深的洞門鎖住了千古的風雷。

玉光峰白橘峰競相爭奇,金翠洞佳蓮洞互競幽邃。有時人們訪問左慈隱居的地方時,還能看到從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飛來的仙鶴來認它的以前的巢穴。

擴展資料:

天柱山:

天柱山位於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西部,又名潛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簡稱“皖”由此而來)、萬歲山、萬山等。為大別山山脈東延的壹個組成部分(或稱余脈)。

壹般指潛山市境內以其主峰天柱峰為中心的山地,有時也指其主峰。據1980年航空測定,主峰海拔為1488.4米,規劃保護區面積為333平方公裏,風景區面積為82.46平方公裏,中心位置(天柱峰)地理坐標東經116°27′,北緯30°43′。

天柱山因獨特的自然景觀,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壹(黃山、九華山、天柱山)。早在漢武帝時就封為“南嶽”,歷代都有人文活動。建國後開發為風景名勝區,景區獲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中國自然和文化遺產地等稱號,並於2011年9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成為世界地質公園。

百度百科-天柱山

4. 天柱山詩詞

天 柱 山 奇峰出奇雲,秀水含秀氣。

青冥皖公山,巉絕稱人意。(唐)李 白 天柱壹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

(唐)白居易 水無心而宛轉,山有色而環圍。 窮幽深而不盡,坐石上以忘歸。

(宋)王安石 先生仙去幾經年,流水青山不改遷。 拂拭懸崖觀古字,塵心病眼兩醒然。

(宋)蘇 軾 屹然天壹柱,雄鎮斡維東。只說乾坤大,誰知立極功。

(宋)朱 熹 潛山帶荊衡,淩厲首開辟。 撐空雲霞斷,半嶺陰晴隔。

(宋)黃庭堅 天下有奇觀,爭似此山好。 (明)李 庚 天柱通神 王 蒙 天倚此柱地挺乃峰,潛龍在田指日飛騰 張賢亮 孔雀東南飛,徘徊戀故枝。

西北望天柱,上與浮雲齊。古有王安石,今有張恨水。

野性並詩心,原來俱在此。 邵燕祥 天 柱 山 王 蒙 有山名天柱 其勢何雄哉 兀然頂天地 不馴逞傲桀 天墮石為鼓 誰來擂拍節 躍躍石如蛙 何處跳天階 伸延石若橋 通天復奔月 觸目石如劍 寒風映霜雪 驚恐迷知性 不知己何在 大霧已彌天 不知山何在 不知柱何在 不知路何在 在在如匪在 不知如不在 崢嶸峰如刀 欲分霧之海 分海海豈分 劈潮潮未歇 雲霧織綿緞 峰巒布陣列 氣勢頗逼人 形狀更奇絕 糊塗入殼中 如何出雲霾 幽幽洞若線 匍伏走蛇蠍 千曲百折後 豁然亮山野 遍坡草開花 朵朵展異彩 悠悠清風起 林木喜相接 此處影橫斜 彼處日明滅 忽又光禿禿 冷面堅如鐵 寂寂沓無人 森森並切切 駭然復淒然 喧囂都忘卻 忽然谷若淵 無底亦無結 眾生皆歸壹 六合壹墓穴 臨之心若失 觀之膽欲裂 無形又無覺 思之多疑惑 愁腸轉喜悅 會當正其時 不可存茍且 爬山不言老 巔峰盡可越 石山無定勢 起伏皆激烈 我見山多矣 未見此山倔 或如隨便堆 或如任意寫 或如砍掄砸 或如嬉笑謔 或如示警策 或如懲頑劣 或如驚流俗 或如戲鴉雀 揮灑渾不論 塊壘狂渲瀉 或謂多禪意 萬象皆心界 或謂後現代 全不講章法 淋漓樂構解 造化自威風 意深未可猜 大匠本無心 大道能有略 天意即無意 舒卷隨他去 無心見天心 無心自絕決 庸人嚇欲死 凡人謂匪帥 俗人評頭足 衰人唯拙劣 天才皆寂寞 奇山亦可哀 天柱少知音 今朝知音屆 大作大手筆 心通便相悅 登之有所感 懍懍未敢噱 噫籲乎王子曰 偉哉天柱山也。

5. 李白描寫“天柱山”的詩是哪首

唐代大詩人李白,對天柱山更是情有獨鐘。

以下幾首都是 詩人李白所寫:

1、《江上望皖公山》

奇峰出奇雲,秀木含秀氣。

清晏皖公山,巉絕稱人意。

獨遊滄江上,終日淡無味。

但愛茲嶺高,何由討靈異。

默然遙相許,欲往心莫遂。

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

2、《誌公畫贊》

水中之月,了不可取。

虛空其心,廖廓無主。

錦蒙烏爪,獨行絕侶。

刀齊尺梁,扇迷陳語。

丹青聖客,何往何所。

3、《望夫石》

仿佛古容儀,含煙帶曙輝。

露如今日淚,苔似昔年衣。

有恨同湘女,無言類楚妃。

寂然芳靄內,猶若待夫歸。

4、《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寅緣泛潮海,偃蹇陟廬霍。

憑雷躡天窗,弄影憩霞閣。

且欣登眺美,頗愜隱淪諾。

爾能折桂芳,吾亦采蘭若。

拙妻好乘鸞,嬌女愛飛鶴。

提攜訪神仙,從此煉金藥。

關於李白的介紹:

李白(701年-762年)

1、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2、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3、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4、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6. 形容天柱山文化影響的詩

天柱峰 宋·範成大

衡山紫蓋連延處,壹峰巉絕擎玉宇。

漢家憚遠不能到,寓祭潛山作天柱。

我今臥遊長掩關,卻寓此石充潛山。

形摹三尺氣萬仞,世間培嶁何由攀。

南州山骨孕清淑,乳孳砂床未超俗。

神奇都賦小崢嶸,雷雨飛來伴幽獨。

哦詩月明清夜闌,坐看高影橫屋山。

摩霄拂雲政如此,吾言實誇誰敢刪。

天柱峰 宋·朱熹

屹然天壹柱,雄鎮斡維功。

只說乾坤大,誰知立極功。

題潛山 宋·曾惇

潛皖相崢嶸,江淮名最著。

下枕大江流,浩蕩雲濤怒。

漢皇重封事,茲山奠南土。

上帝眷此邦,司命福黎庶。

斟酌賞罰柄,惠澤均雨露。

開元政熙洽,壹夜壹軟語。

皇家謹司鎖,劍戟生衛護。

十年兵火余,所存壹二數。

茲地豈湮沒,棟宇僅如故。

兩山勢若抱,巉崖如虎踞。

下視萬木杪,溪流更奔註。

忽有羽客來,相尋恣幽步。

捫蘿度絕嶂,涉水得微路。

巖石掩如扉,心有神仙駐。

昔年老真人,此是幽棲處。

願君骨不凡,可以永期遇。

欲下叩其扉,雷霆起煙霧。

正恐渠相留,徘徊不能去。

7. 形容天柱山文化影響的詩

天柱峰 宋·範成大衡山紫蓋連延處,壹峰巉絕擎玉宇。

漢家憚遠不能到,寓祭潛山作天柱。我今臥遊長掩關,卻寓此石充潛山。

形摹三尺氣萬仞,世間培嶁何由攀。南州山骨孕清淑,乳孳砂床未超俗。

神奇都賦小崢嶸,雷雨飛來伴幽獨。哦詩月明清夜闌,坐看高影橫屋山。

摩霄拂雲政如此,吾言實誇誰敢刪。天柱峰 宋·朱熹屹然天壹柱,雄鎮斡維功。

只說乾坤大,誰知立極功。題潛山 宋·曾惇潛皖相崢嶸,江淮名最著。

下枕大江流,浩蕩雲濤怒。漢皇重封事,茲山奠南土。

上帝眷此邦,司命福黎庶。斟酌賞罰柄,惠澤均雨露。

開元政熙洽,壹夜壹軟語。皇家謹司鎖,劍戟生衛護。

十年兵火余,所存壹二數。茲地豈湮沒,棟宇僅如故。

兩山勢若抱,巉崖如虎踞。下視萬木杪,溪流更奔註。

忽有羽客來,相尋恣幽步。捫蘿度絕嶂,涉水得微路。

巖石掩如扉,心有神仙駐。昔年老真人,此是幽棲處。

願君骨不凡,可以永期遇。欲下叩其扉,雷霆起煙霧。

正恐渠相留,徘徊不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