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山歌的特點

山歌的特點

1、節拍、節奏較自由(即便主體部分節奏規整,也往往在樂曲起始部分增加壹個呼喊(如《彌渡山歌》)。

2、旋律進行起伏較大。

3、上下句結構的較多(南方有壹部分五句子體的)。

4、歌詞往往只有壹兩段,並多用對偶句子。

小調的形態特點:

1、節奏較勻整。

2、旋律進行較婉轉、細膩。

3、多為起承轉合的規整結構。

4、歌詞往往有多段(分節歌),並常用長短句。

山歌是壹種中國民歌的類型,是農民、牧民在山野、田間即興演唱的民歌,歌詞不固定,多表現勞動和愛情,和地方方言結合較密切,音樂形式直率、淳樸,音調高亢,節奏自由,充滿激情。其表現形式既有獨唱,也有對唱或壹唱眾合。

山歌的地域性較強,在各地名稱也不同,如在陜西北部稱“信天遊”,在青海為“花兒”,在安徽稱為“慢趕牛”,在四川叫“晨歌”,山西北部為“山曲”,貴州為“飛歌”,雲南為“趕馬調”等等。但猶以客家山歌最著名。

擴展資料:

分布

中國山歌的流傳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北黃土高原、秦嶺大巴山區、大別山區、武夷山區、西藏高原壹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傳播區及其品種有:

晉、陜的"信天遊"、"山曲"、"爬山調",寧、甘、青地區的"花兒";陜南、川北的"姐兒歌"、"茅山歌"、"背二哥",大別山區的"慢趕牛";

江、浙壹帶的"吳山歌",贛、閩、粵交匯區的"客家山歌",雲、貴、川交界地帶的"晨歌"(又名"神歌")、大定山歌及兩廣的各地山歌等。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