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徐誌摩人生的矛盾在其詩文中的具體展現

徐誌摩人生的矛盾在其詩文中的具體展現

朱自清先生曾說過:“現代中國詩人須首推徐誌摩和郭沫若。”郭沫若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貢獻,以及在詩文、戲劇、史學、考古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早有定評,自不待言。

徐誌摩不僅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詩壇上壹位很有聲望的詩人,也是壹位頗有爭議的傳奇人物。他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他怒目黑暗腐朽的社會,同情人民遭受的苦難,卻找不到出路,不知道“風是在那壹個方向吹”。他贊美列寧,認為“他的精神竟可以說是彌漫在宇宙間,至少在近百年內是不會消滅的”。但又聲稱“我不希望他的主義傳布。我怕他。……鐵不僅是他的手,他的心也是的。”他歡呼升起在冬宮的紅旗,謳歌“那紅色是壹個偉大的象征,代表人類史裏最偉大的壹個時期;不僅標誌俄國民族流血的成績,卻也為人類立下了壹個勇敢嘗試的榜樣。”(《落葉》)轉而,他又抨擊十月革命,呼籲“青年人,不要輕易謳歌俄國革命,要知道俄國革命是人類史上最慘刻苦痛的壹件事實,有俄國人的英雄性才能忍耐到今天這日子的。”(《列寧忌日?——談革命》)徐誌摩思想上的矛盾導致他的詩作形成了壹種多面體的結晶